北京一般性治疗白癜风大概多少钱 http://www.unittown.com/
益智仁
概述
益智仁,中药名。为姜科植物益智AlpiniaoxyphyllaMiq.的果实。分布于广东和海南,福建、广西、云南亦有栽培。具有温脾止泻摄涎,暖肾缩尿固精之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腹中冷痛,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浊。
别名
益智子、摘艼子。
产地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和海南,福建、广西、云南亦有栽培。
形状鉴别
干燥果实呈纺锤形或椭圆形,长1.5-2cm,直径1-1.2cm。外皮红棕色至灰棕色,有纵向断续状的隆起线13-18条。皮薄而稍韧,与种子紧贴。种子集结成团,分3瓣,中有薄膜相隔,每瓣有种子6-11粒。种子呈不规则扁圆形,略有钝棱,直径约3mm,厚约1.5m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种脐位于腹面的中央,微凹陷,自种脐至背面的合点处,有一条沟状种脊;破开后里面为白色,粉性。臭特殊,味辛微苦。
炮制
益智仁:取益智仁置锅内,炒至外壳焦黑,取出冷透,除去果壳,取仁捣碎用。盐益智仁:取益智仁用盐水拌匀,微炒,取出放凉。(每益智仁斤,用食盐2斤8两力口适量开水化开澄清)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
脾;肾经。
功能主治
温脾止泻摄涎;暖肾缩尿固精。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腹中冷育;口多唾涎;肾虚遗尿;尿频;遗精;白浊。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或因热而患遗滑崩带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凡呕吐由于热而不因于寒;气逆由于怒而不因于虚;小便余沥由于水涸精亏内热,而不由于肾气虚寒;泄泻由于湿火暴注,而不由于气虚肠滑,法并禁之。
②《本草备要》:因热而崩、浊者禁用。’
③《本经逢原》:血燥有火、不可误用。
相关配伍
①治伤寒阴盛,心腹痞满,呕吐泄利,手足膝冷,及一切冷气奔冲,心胁脐腹胀满绞痛:川乌(炮,去皮、脐)四两,益智(去皮)二两,干姜(炮)半两,青皮(去白)三两。上件为散。每服三钱,水二盏,入盐一捻,生姜五片,枣二个,肇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食前。(《局方》益智散)
②治腹胀忽泻,日夜不止,诸药不效,此气脱也:益智子仁二两。浓煎钦之。(《世医得效方》)
③治梦泄:益智仁二两(用盐二两炒,去盐),乌药二两。上为末,用山药一两为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九,空心临卧盐汤下,以朱砂为衣。(《世医得效方》三仙丸)
④治脾气虚寒,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小儿尤效:乌药、益智仁等分。上为末,酒煮山药末为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九,盐酒或米钦下。(《妇人良方》缩泉丸,即《魏氏家藏方》固真丹)
⑤治小儿遗尿,亦治自浊:益智仁、白获苍各等分。上为末。每服一钱,空心米汤调下。(《补要袖珍小儿方论》益留仁散)
⑥治妇人崩中:益智子,炒研细,米钦入盐服一钱。(《经效产宝》)
⑦治漏胎下血:益智仁半两,缩砂仁一两。为末。每服三钱,空心白汤下,日二服。(胡氏《济阴方》)
⑧治涵痛,连小腹挛搐,叫呼不已:益智亿、干姜(炮)、甘草(炙)、菌香(炒)各三钱,乌头(炮,去皮)、生姜备半两,青皮(去白)二钱。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二盏,入盐少许,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温服。(《济生方》益智仁汤)
⑨治白浊腹满,不拘男妇:益智仁(盐水浸炒)、厚朴(姜汁炒)等分。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永类铃方》)
⑩治小便赤浊:益智仁、获神各二两,远志、甘草(水煮)各半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空心姜汤下五十丸。(《纲目》)。
相关论述
1.《纲目》:益智,行阳退阴之药也。三焦、命门气弱者宜之。接杨士源《直指方》云:心看脾之母,进食,不止于和脾,火能生士,当使心药入脾胃药中,庶几相得。故古人进食药中,多用益智,土中益火也。
2.《本草经疏》:益智子仁,以其敛摄,故治遗精虚漏,及小便余沥,此皆肾气不固之证也。肾主纳气,虚则不能纳矣。又主五液,涎乃脾之所统,脾肾气虚,二脏失职,是肾不能纳,脾不能摄,故主气逆上浮,涎秽泛滥而上溢也,敛摄脾肾之气,则逆气归元,涎秽下行。
3.《本草求真》:益智,气味宰热,功专燥脾温胃,及敛脾肾气逆,藏纳归源,故又号为补心补命之剂。是以胃冷而见涎唾,则用此以收摄,脾虚而见不食,则用此温理,胃气不温,而见小便不缩,则用此入缩泉丸以投。与夫心肾不足,而见梦遗崩带,则用此以为秘精固气。若因热成气虚,而见崩浊、梦遗等症者,则非所宜。此虽类于缩砂密,同为温胃,但缩砂密多有快滞之功,此则止有逐玲之力,不可不分别而审用耳。
4.《会约医镜》:益智仁,其性行多补少,须兼补剂用之,若独用则散气。
5.《本草正义》:益智,始见于藏器《本草拾邀》,谓之辛温,不言其涩,但诺家所述主治,无一非温涩功用。杨仁斋《直指方》云,古人进食药中,多用益智,士中益火也。案此为脾虚馁而不思食者立法,脾土喜温而恶寒,喜燥而恶湿,寒湿困之,则健运力乏而不思纳谷,且食亦无味,此准温照以助阳和而斡旋大气,则能进食。益智醒脾益胃,固亦与砂仁、豆惹等一以摄之。仁斋说到益火生土上去,附会心经之药,尚是舍近求远,故意深言之,亦殊不必。濒湖又谓治心气不足,梦泄,赤浊,则以肾阳无极,滑泄不禁者立论,故可用此温涩一法,然遗浊之虚寒症绝少,石顽谓因于热者,色黄干结,不可误用,极是。濒湖又谓治热伤心系,吐血血崩诸证,则既是热伤,而反用此大李大热之药,何其背留一至于此。
往期精彩
初心
中医中药——《血竭》
初心
中医中药——《莪术》
学习
中医中药——《蔓荆子》
学习
中医中药——《三棱》
学习
中医中药——《骨碎补》
学习
中医中药——《水蛭》
学习
中医中药——《半夏》
学习
中医中药——《禹白附》
学习
中医中药——《斑蝥》
学习
中医中药——《雷丸》
学习
中医中药——《皂荚》
学习
中医中药——《白芥子》
学习
中医中药——《天南星》
学习
中医中药——《猫爪草》
学习
中医中药——《白前》
学习
中医中药——《川贝》
学习
中医中药——《浙贝母》
学习
中医中药——《竹茹》
学习
中医中药——《瓜蒌》
学习
中医中药——《前胡》
学习
中医中药——《鲜竹沥》
学习
中医中药——《苦楝皮》
学习
中医中药——《天竺黄》
学习
中医中药——《胖大海》
学习
中医中药——《桔梗》
学习
中医中药——《昆布》
学习
中医中药——《海藻》
学习
中医中药——《黄药子》
学习
中医中药——《礞石》
学习
中医中药——《香附》
学习
中医中药——《瓦楞子》
学习
中医中药——《柴胡》
学习
中医中药——《百部》
学习
中医中药——《苦杏仁》
学习
中医中药——《紫菀》
学习
中医中药——《款冬花》
学习
中医中药——《葶苈子》
学习
中医中药——《地榆》
学习
中医中药——《枇杷叶》
学习
中医中药——《朱砂》
学习
中医中药——《密蒙花》
学习
中医中药——《隔山消》
学习
中医中药——《龙骨》
学习
中医中药——《桑白皮》
学习
中医中药——《磁石》
学习
中医中药——《酸枣仁》
学习
中医中药——《琥珀》
学习
中医中药——《灵芝》
学习
中医中药——《柏子仁》
学习
中医中药——《合欢皮》
学习
中医中药——《首乌藤》
学习
中医中药——《石决明》
学习
中医中药——《月季花》
学习
中医中药——《牡蛎》
学习
中医中药——《珍珠母》
学习
中医中药——《鸡屎藤》
学习
中医中药——《代赭石》
学习
中医中药——《刺蒺藜》
学习
中医中药——《罗布麻叶》
学习
中医中药——《羚羊角》
学习
中医中药——《牛黄》
学习
中医中药——《钩藤》
学习
中医中药——《珍珠》
学习
中医中药——《千年健》
学习
中医中药——《全蝎》
学习
中医中药——《天麻》
学习
中医中药——《地龙》
学习
中医中药——《槐花》
学习
中医中药——《冰片》
学习
中医中药——《僵蚕》
学习
中医中药——《麝香》
学习
中医中药——《苏合香》
学习
中医中药——《石菖蒲》
学习
中医中药——《灵香草》
学习
中医中药——《鹿茸》
学习
中医中药——《细辛》
学习
中医中药——《党参》
学习
中医中药——《淫羊藿》
学习
中医中药——《仙茅》
学习
中医中药——《杜仲》
学习
中医中药——《巴戟天》
学习
中医中药——《续断》
学习
中医中药——《葛根》
——END——
多一次分享,多一人受益,
多一次转发,多一次布施,感恩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