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效果如何 http://m.39.net/pf/a_4947138.html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由始建于年的山东省中医药学校升格而成。学校坐落于烟台养马岛旅游度假区,占地亩,校舍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4.8亿元,校内实训基地60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1亿元,图书65万余册。开设中医学、中药、针灸推拿、护理等14个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在校生1万余人。省级教学团队5个,专任教师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4人、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3人、山东省优秀教师3人、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4人。
自年11月被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山东省第二批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以来,学校始终秉承“励志笃学、厚德济生”的校训与“团结、严谨、勤奋、奉献”的校风,通过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战略,以项目实施推进学校综合改革,以名校建设引领学校特色发展,“产教融合、医教协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和“学生为本、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精技善能”的育人方略更加明晰,“以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为主体,立足山东,辐射全国,融入产业,服务行业,面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培养‘品优技高’中医药人才”的办学定位更加明确,“三对接一融合,领行业、重服务、促发展”的行业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学校逐步成为国内领先、在同类院校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技能型中医药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完善“”人才培养特色 创新实施以“一个平台、一条主线、两个课堂、五个对接”为主要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总模式。订单培养覆盖所有专业,开设润华药业新生代班、益生堂精英班、银色世纪中医养生班、艾元堂灸法传承班、希莱雅女性养生班、青医附院订单班、美丽田园班、漱玉平民店长班等订单班28个,年订单培养应届毕业生人。新建了综合性实训中心3个、“校中厂”11个、实训室37个、紧密型产学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厂中校)60个;构建了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实施“双证书”制度,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就业岗位专业对口率达到90.6%,比全国高职院校分别高出28个百分点。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铸就社会服务特色品牌 依托“三个中心、五个基地”,积极开展5项社会服务工程。开展了中药调剂员等10余个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工作;开展了山东省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山东省乡村医生学历教育等多项继续教育服务;建设了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省级中医药重点科研实验室1个,开展横向课题研究35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60余项,解决技术难题90余项;起草了《山东省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开展中医博士专家团社会义诊,搭建了集“健康查体—评估—养生保健指导—防治”于一体的健康服务中心。学校为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单位、全国首批中医药保健服务国家标准研发及专业人才培训基地,荣获“山东省首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三年来,各级社会培训及服务达余人次,共创收万元。完善衔接贯通培养体系搭建中医药人才培养立交桥 贯彻落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年)》精神,初步建立了“中职—高职—应用本科”基于专业接续、课程衔接、贯通培养的中医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了中医药职业教育“立交桥”。与曲阜中医药学校等4所中职院校在中药、康复治疗技术等4个专业合作开展“三二连读”模式人才培养;开设“五年一贯制”中药、药学等4个专业;试点与本科院校“3+2”衔接,率先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对接,联合开展中药学、护理等“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开展“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丰富中医药文化育人特色打造“中医药高专”知名品牌 始终把具有鲜明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秉承“弘扬中医文化,强化文化育人”的理念,升级改造了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特色的文化长廊、中药花木主题园林等文化设施与景观,新建了药用植物规范化种植示范园和中医药博物馆;开展了中医药文化节、中医中药乡村行、名医大家进校园、养马岛中医论坛等丰富多彩的中医药特色实践教育活动;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为载体,推动“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营造了“物质文化鲜明、特色活动丰富、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文化突出”的富有中医药特色的文化育人环境,打造了“中医药高专”品牌。推进数字化应用融合提升创建教育信息化建设新范例 新建了由校企互动学习系统、教学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等五大模块组成的,高速畅通、开放共享、安全可靠、可管可控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目前,已存储企业生产过程教学视频10余个,建成8个重点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完成80余门各级精品课程的资源提升与转型升级。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水平达到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作为全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学校积极探索“互联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建设了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信息化平台项目。学校教师主持有《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等多个国家级信息化教学研究项目。三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信息化教学比赛、微课、多媒体课件比赛中,共荣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优秀奖5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4项、优秀奖2项。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中医药国际影响 美国Roskamp医学研究中心、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中德护理协会、台湾新生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等高校机构先后来校考察访问,并签订了合作协议。学校选派多名师生赴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等地进行培训研修。与俄罗斯西诺营养健康咨询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对俄罗斯籍医疗卫生行业学员进行为期5个月的中医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国际输出,扩大了中医药在国际的传播,加快了学校中医药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学校以特色名校建设为契机,以中药、针灸推拿等8个重点建设专业为引领,带动了全校其它专业的全面发展,推动了学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并在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推动全国同类职教创新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辐射带动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学校牵头编制了全省三年制专科高等职业教育中药学、中医学、针灸推拿3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山东省中医药职业教育的规范化、标准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赛项,为国赛中药传统技能赛项山东省领队单位,连年承担全省中药传统技能赛项的选拔与集训,先后培训指导了多支参赛队,为全省技能大赛做好服务工作。学校选手在国赛中药传统技能赛项中表现突出,是全国获得金牌数量最多的参赛院校之一;学校教师被教育部聘为国赛中药传统技能赛项指导专家2人次,被聘为全省(中职组)中药传统技能赛项裁判长4人次;年,学校承办了山东省医疗机构中药传统技能竞赛,荣获“特别贡献奖”;通过技能比赛交流,指导中高职院校专业人才技能培养,充分发挥名校建设在全省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示范引领作用。示范引领助力全国同类院校职教创新 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5门;主编10部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1部全国中医药行业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制药技术视听教材》获全国中医药教育视听教材特等奖、山东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主持制定了全国高职高专中药专业建设规范、全国高等专科教育中药专业设置标准、国赛中药传统技能赛项竞赛标准、中医药相关专业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等国家标准(规划);《中医药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获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起草编制了《中医药健康服务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关于加快发展中医药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和《中医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年)》。湖北中医药高专等50余所院校来学校学习交流。学校改革成果先后多次在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年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题研讨会议作典型发言,在规划与建设我国中医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导全国中医药职业院校探索适应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领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领航作用。媒体聚焦提升特色名校社会影响力 经过建设,学校“三对接一融合”的行业办学特色和名校建设的品牌效应逐步彰显,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新华网、《中国中医药报》、《大众日报》等各级新闻媒体发表相关报道余篇。其中,山东省教育厅、卫计委网站分别以《坚持特色名校建设 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中医药高专:学习高职教育理念推进名校建设》为题详细报道了学校名校建设的经验与做法。 学校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院校、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国家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山东省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山东省“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本科生试点高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先后荣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学习型先进单位”、“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中医药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集体”、“山东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站在新起点,把握新常态,学习新理念,确定新目标,回应新期待。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将把握健康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和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机遇,进一步巩固推广名校建设成果,永不停歇地提升内涵建设水平,持续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树立中国中医药职业教育质量新标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