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那些事儿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5.html

中药闻之清雅,愉悦自然;食之健康,祛病延年。中医是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承载着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而中药是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夏天体验式习作在康盛堂国医馆开展“中药那些事儿”主题习作。

1

名医讲解

伴随着阵阵药香,我们来到国医馆的二楼,听着朱海平医生为我们讲解中药的渊源与趣闻。

1

药房体验

 带着对中药的好奇,我们来到一楼药房。只见桌上已陈列着一味味中药,琳琅满目,错落有致。医师讲解中药名字的由来趣味,学生们品尝中药之“五味”。墙上一排排的木抽屉里陈列着种种中药,墙内的学生们练习着如何包裹中药。带着馆长送我们的泡脚药包,我们已将中药的文化与内涵深深地埋在心底。 

1

佳作欣赏

01

中药那些事儿

陶非凡四年级

中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每个人几乎都喝过,味道极其古怪。但俗话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中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今天我们来到了位于鸣阳路的康盛堂国医馆。一掀开门帘,一股浓浓的中药味扑鼻而来。老师带我们上了二楼,拜访著名的中医朱海平医生,他给我们讲述了中药的渊源。远古时期的神农,走遍大山采取药材并以身试药。到了东汉末年,第一部中药典籍《神农本草经》就已经记录了65种中药了。明朝医者李时珍花了27年的时间,远涉旷野,搜求药方,又花了三年时间著书,终于创作了中医药神作——《本草纲目》,其中包含着味中药。我不禁赞叹,我国中医药的历史真是源远流长。

紧接着我们回到了一楼药房,咦!桌子上怎么放了那么多味药?原来是要给我们介绍认识中药呢。我一眼看到了一味黄黄的中药,它好像一根枯树枝,我刚好奇地舔了一口,就被苦得眼泪直流,原来这是黄连,恰如俗语“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第二味中药是由一种水果制成的,你肯定会问水果为什么算中药呢?让我来告诉你吧,这种水果就是橘子,制成的中药称为陈皮。不仅是橘子的皮,还有它的络和籽都可以入药。我们又认识了牡蛎壳,茯苓,水蛭,甘草等药材。我们后来还在药柜上看到了三个让我记忆犹新的中药名:酒女贞子,木蝴蝶和鬼箭羽。

我们要离开的时候,中医馆的李馆长还送了我们一人一袋泡脚的草药。

中药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中药的魅力。

02

中药印象

孙芷欣四年级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中药可不比外国的西药差,它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已经成为我国的传统文化。

为了弘扬中医药文化,我们来到了康盛堂国医馆参观学习。一进门,就是琳琅满目的小柜子,多得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柜子里头装的是上百味中药。我们上了楼,朱海平医生给我们讲述了关于中药的故事。

最让人闻风丧胆的就是尝中药了。中药有“酸苦甘辛咸”五味,如同在我们面前打开了恐怖箱一样,你并不知道自己尝的是什么味道的中药。老师递给我一个像枯树枝一样的东西,我嗅了嗅,感觉有股清香。我想:有香味应该不苦吧?我小心地尝了一口,呀!没想到它清香的外表下竟然这么苦涩。我们被它"美丽”的外表欺骗啦。这时老师说:“哑巴吃黄连一一有苦说不出,其实这就是黄连。”原来这味中药是黄连啊!我一口吐了出来,却发现我的手居然也被黄连染黄了。虽说黄连苦得离谱,却是清热泻火的良药。接下来,我们又尝了一味像枯树干的,圆片状的中药。这次我小心翼翼地舔了一口,觉得不苦,就丢进口中。这是甘甜的,它就是甘草。我们还尝了其它几味中药,味道真可以称得上千奇百怪。还有些奇奇怪怪的中药名称,比如猫爪草,白头翁,水蛭等,都是闻所未闻的。

这就是中药,治百病,保健康,希望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永远不会褪色。

0

参观康盛堂国医馆

卢俊懿五年级

生病时父母都会让我吃中药,因为中药有强大的功效。不仅能治疗疾病还能强身健体,让我们的身体充满活力。

中药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却知之甚少。听说今天要参观中药馆,我充满好奇。来到康盛堂国医馆,一进门,一股刺鼻的味道充斥着我的鼻腔,感觉有点清新又带有一丝苦味。

到了药房,桌上放着各式各样的中药。靠墙的一面是木质的柜子,那是装着中药的一个个小抽屉。这时我不禁想起了扁鹊,李时珍,张仲景这些著名的医者,以及“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故事……来到二楼,听着朱医生的讲解,原来中药不止有苦味,而是有五种味道——酸甘苦辛咸,这就是中药的五味。日常生活中我们喝的苦中药只是其中的一种药性而已。很多的中药我都不曾见过,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听过。

中药的名字也很有趣,例如有一味中药采摘的季节是在夏季过半,所以称之为“半夏”。又比如有一味中药的名字叫“白头翁”,它有一个有趣的谜面,80岁老爷爷——白头翁。许多味中药都有独特的名字,以及由来与寓意。我在木柜子上还看到一味叫“大风子”的中药,没见过这名字的人,可能还以为是大疯子呢,这引起了我们阵阵欢笑。

在医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如何包装中药。把中药放在一张正方形的土黄色的纸上,纸的正面有些粗糙,反面则是光滑的。看着医生包装,一步又一步,做好之后就是一个正方形小包,再用绳子一扎,古时人们便是如此取药的。

中药的形状也是稀奇古怪,有的像树干,有的犹如一片扇子,还有的竟是动物的外形,我看到蝉蜕和白僵蚕,大吃一惊。

这一次中医馆之旅让我获益匪浅。不仅了解了许多关于中药的知识,并且为中药的源远流长悠久历史感到骄傲。

04

中药五味

胡哲凯五年级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大家想必都听过这句话吧,可“良药”就一定“苦口”吗?那可不一定,现在,同学们就随着我来看看中药里的“五味”吧!

先说说中药是什么吧。中药是经过处理的动物、植物、矿物以及分泌物等经过加工制成的药,颜色形状各异。中药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如华佗、扁鹊、李时珍等名家,开创了中药的先河,可比西方艺术领先上千年呢!

再聊聊中药的“五味”。中药“五味”是中药的不同药性,即酸、苦、甘、辛、咸。酸的有乌梅,苦的有黄连,甘的有甘草,辛的有生姜,咸的有鹿茸、牡蛎壳等,都能入药。它可不比菜肴中的五味——酸、甜、苦、辣、咸。中药不仅有如此多的味道,还对人体有调节治疗功效。

品尝中药也极为有趣。我先尝的是鼎鼎有名的黄连。它如同一片压扁的树枝,外圈深棕色,里面是黄色,闻起来涩涩的,摸起来像树皮。我闭上眼,硬着头皮舔了一下。好……好……好苦!比我尝过所有的苦味加起来还要苦上百倍!那苦味瞬间充斥在唇齿间,刺激着我的味蕾,仿佛一张开嘴,苦味就会喷涌而出,弥漫在空气中似的。

第二个尝的是甘草。它像小树枝的横截面,闻上去有些刺鼻,还有股明显的中药味儿。入口先是干干的,后来慢慢变甜。这滋味与黄连迥然不同。

我还尝了乌梅、枇杷叶、茯苓等药材。它们有的酸,有的咸,各不相同。当年神农尝百草,是怎样发现如此多的药材,为人民造福的呢?我真佩服呀!

中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瑰宝,是造福民众的一大利器。我真为我们有一个古老、智慧、繁荣富强的祖国而自豪!

05

中药那些事儿

王君豪五年级

生活中处处都有中药的身影,橘子、蚕、桑叶这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做中药药材。在七月的一个上午,我来到康盛堂国医馆探索神奇的中药宝库。

一走进康盛堂国医馆,一股浓郁的中药味从许许多多木抽屉里散发出来,我似乎感到了丝丝苦味。

我们上了楼,只见朱海平医师已经在等着我们了。朱医生告诉我们,中药其实并不神秘,中药就在我们身边。比如橘子,橘皮可以入药,橘核也可以入药。又比如蚕,浑身是宝,蚕本身就是一种药,而蚕的粪便也是一种药材名为“蚕沙”。我听了朱医师的一席话,对中药的了解更深了一些,但是我对这些中药的样子,气味,味道却浑然不知。于是,我们就要去一楼药房,进一步探索神秘的中药。

我们来到了一楼大厅。只见桌子上已经摆好了几味中药,他们形状各异,有的是条形的,有的是片状的,有的颗粒状。它们的颜色也迥然不同,有的是黑色,有的是黄色,还有的居然是黑白相间的。医师让我们尝一尝一味长条的棕色的中药。我接过来,闻了闻,只闻到一股浓郁的烟味,我咬了一口,苦味刺激着我的味蕾,苦得我五官扭曲,这莫非是黄连?果然,不出我所料,这就是俗话“哑巴吃黄连”中的“黄连”。这时,医师又让我们尝一味长得很像树干的中药,我放进嘴里尝了尝,甜津津的,比黄连好吃多了,这是甘草。我们还看了大厅里一个个小柜子,上面标着中药名,连梅花,玫瑰花,甚至是吸血的水蛭都可以用来做药材。真令我大开眼界!

今天,我探索了神奇的中药,深深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06

中药那些事儿

钱玥婷四年级

今天我们来到康盛堂国医馆,拜见了朱海平医生。期间我了解到很多中医药的知识,感觉我国的中医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听到“良药”,你是不是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苦苦的中药了呢?其实中药有五味。大家应该都知道陈皮吧,它是用橘子皮制成的中药,橘子皮经过三年的晾晒才能够制作而成,三年的时间是多么漫长啊。有些很常见的东西也可以做中药,比如西瓜皮可以入药,而且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西瓜翠衣”,也可以制成治喉咙肿痛的“西瓜霜”。桑叶也可以入药,整棵桑树都可以入药,桑树全身都是宝。再比如蚕的粪便称做“蚕沙”,可以用来做枕芯。睡着“蚕沙枕”,明目清脑。中药有五味,酸苦甘辛咸,都具有不同的治疗功效。

我从发黄的纸上拿了一味中药,闻了闻,有一点清香,又有一点苦涩。我尝了尝,马上从嘴里吐出来了,好苦啊!这时我想起了一句歇后语“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咦,难道这真的是黄连吗?听老师一讲原来还真的是黄连,那味道实在是太苦了。我们还认识了甘草,它的外形像树的年轮,味道越嚼越甜。还有乌梅,它是中药当中“酸”性的代表。我们认识了几味名字很古怪的中药,有六神曲,防风等等。还有龙延香,它竟然是鲸的粪便和唾沫积累而成。真让人脑洞大开!

今天我在康盛堂国医馆里学到了许多中药知识。我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中医,振兴中药,为中国灿烂的文明添上一笔。

“夏天体验式习作”秋季招生正在进行中!年9月-年1月(与学校同步)开设4个小班,15课时,每个课程2个小时0分钟

A.每周六上午班(9:00—11:0)

B.每周六下午班(1:0—16:00)

C.每周日上午班(9:00—11:0)

D.每周日下午班(1:0—16:00)

每班限招18人学费:每人元,交付学费视为正式报名夏天体验式习作联系

(潘老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zhuacao.com/mcst/5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