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7107858.html
图片来自中国军网
昆仑日记作者筱竹
儿子在国防科技大学读书,他屡屡在我面前提及一个人,是他一个在咖喇昆仑当排长的校友,他年轻的心因为这个人涌动着一股狂潮!儿子的讲述,拉动了我的心弦,我很想探究一下,这个北京孩子,这个从全军一流大学毕业的九〇后,为什么能在雪域高原上燃烧着火热的青春!机缘天定,正好有送军悦(军营数字图书馆)到基层的工作相助,我如愿走向喀喇昆仑。
启程
说实话,确定了出发的日子,我己经连续几个晚上没有睡好了!看着猫爹爹焦虑不安但是又隐忍支持的样子,内疚与感激溢满于心!身边的朋友对我积极于此,也是充满了不解与担忧!为什么呢?其实我也是无数次的问自己!为什么呢?为什么呢?我相信,我的内心深处总是有一个坚定的理由在支持我吧!北京极美的蓝天白云下,我的思绪如春天的草弥漫般地生长着!绽放的是什么呀?猫儿子在湘江之畔频频传来好消息,他应该知道,送给母亲的最好的礼物就是他已经从青涩的小屁孩,渐变成一个热血澎湃的青年军人,对他的成长我有无限的欢喜!
很庆幸,我是军人的女儿,也是军人的妻子,还是军人的母亲,也许,我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我对军人这个群体依然不变的浸透骨髓的热爱?梳理思绪的时候,我的心中有一种纠结的内疚与难言的心疼,为爹爹额边的白发和他深重的担忧!
6月14日平安到达喀什,调整休息,为高原之行做体力补充。
6月15日泽普
喀什向南,是前行的方向!路况极好,我已经感受到了行走在天路的畅快!远方闪过巍峨的雪山,天空中的云变幻多端,雨比我们走得快,除了路上的湿润显示雨来过,我们全程没有与雨相会。一步步,我正捧心走向高原!在泽普,我开始聆听,终究是个太善感的人,驻守高原的人们,驻守高原的故事,我的心已经开始滂沱。
喀喇昆仑初印象:
提到喀喇昆仑精神,我的眼前不由自主地就会出现在团史馆里看到的一幅幅照片,尤其是那双浸透高原红,磨破的,指甲发黑脱落的双手。
这是双年轻战士的手啊,这是双年龄段只能被我称之为孩子的手,作为一个年轻军人的母亲,我的心被这双手拧得疼极了!
泽普的夜晚,宁静无风,突然就从沉睡中醒来的我,思绪再次追溯白天的感受,止不住眼里就多了些湿润!团长黄小虎在谈到守卫在千里边境线上的官兵们时,这个硬汉子有些动容了:“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是在用生命守卫着国土!”
是啊,在被地质学家称为“永冻层”,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所铸就喀喇昆仑精神的人,那钢铁般的意志扛起的是我所热爱的队伍中最让人无法不仰视的军人魂!今天就要上高原了,就要最近距离地感受喀喇昆仑直指云霄的剑气,我用一种虔诚的心境,期待着出发!
6月16日三十里营房
三十里营房大名叫赛图拉,是个行政镇,被喀喇昆仑的军人们亲切地称为小上海,果然是国道上第一繁华之所在啊!
这里海拔,是舒适的进高海拔地区休整地!从0公里到三十里营房,国道延伸了公里,路上经过库地达坂、麻扎达坂、黑喀达坂,最高处已经触及海拔。小李班长极高的驾驶技术让我很是佩服!
三十里营房
风光无限壮美,在高山之上,不用抹唇膏也自己变了个紫唇色。不能剧烈活动,说话开始日渐温柔!留守在三十里营房的教导员是个利落的重庆人,聊到他媳妇儿时脸上满是幸福的羞涩,正是这钢铁男儿不经意流露出的羞涩,深深地打动了我!和干部战士们一起用餐,新鲜的蔬菜、鱼肉,又饱餐一顿!今天确实有些倦了,天还大亮,我己经趴床上了。明天就要迈上米以上新高度,必须保证体力啊!
6月17日天文点
从海拔到海拔,要经过两个达坂,一个有一百零八拐,一个完全被冰雪覆盖,我们的小李班长在雪域高原已经上下过千余次了,是个名符其实的老高原,穿越达坂可是他的强项!天文点四周寸草不生,强光下雪山让人无法直视!穿越了千山,把军悦小本送到了可爱的战士们手上,看着他们欢喜的样子,我的心里也很是欢喜。
6月18日神仙湾
的高度,是生命中新的巅峰!
抬眼处,壮美触动心灵。我捧了三颗心,行走高原,带一颗女儿的心,向所有守边防的父辈们献上无限敬意;带一颗爱人的心,为所有的像我爱人一样的戎装人送上无尽柔情;带一颗母亲的心,给所有远离父母戍守在边防的年轻战士们一份惦念。
是的,我对着这些脸上浸透高原红还依然隐了一缕稚气的孩子们说:我觉得,我可以代表你们的妈妈,我代表她们来看你们,我还要代表他们说,我爱你们!瞬间的静默后,我听到了:我们也爱你!刹那间泪奔!
6月19日三十里营房休整
三十里蔬菜营房保障基地:没有进到大棚之前,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想像在这苍凉得让心发慌的颜色中,还藏着如此让人迷恋的绿色!
三十里营房蔬菜大棚
十八个大棚,两个干部,八个战士,住处没有长明电,生活设施简单到让我心酸!两个种植能手的手都是粗砺的,手缝里都嵌满灰色的泥土,75年的主任,高原红,花白的头发,比实际年龄要老十多岁,有一只黑白相间的猫咪,温柔地陪伴我们参观一个个大棚,走几步就会在前面等着我们!喀喇昆仑的黄瓜,会甜在我一生的记忆中!
6月20日河尾滩
河尾滩边防连,海拔。离开康西瓦继续前行,蓝天白云之下一条天路傍山而行!没有多余的颜色,灰褐色的大山凝重而深远!
数百公里的行程少见人烟,我一直很难将最美的风景和最恶劣的自然环境联系起来,走在路上,随便一拍就是一张美丽的屏保图,但是动作稍微大一点,身体立马就会用各种不适告诉你:二货,别得瑟了,这是高原!
我们的车在海拔的地方出了点小状况,大家下车一起处理情况!小李班长利索地钻到了车底,手里的工具却处理不了情况。我站在一旁走两步都觉得气喘,看着小李班长车底爬进爬出的,心里很是心疼!
图片来自中国军网
冲向河尾滩最后一段路,真的就是河滩上!如果我在营房里,看到疾驶而来的两辆越野车,心里一定是特别温暖的!蓝天下的国旗红得十分醒目,一步步走上河尾滩的五十一级台阶,看着一张张年轻的写满高原特征的笑脸,母亲情节又是瞬间暴表!我咧着紫黑色的高原唇,给孩子们绽开妈妈的笑容。
6月20日空喀山口
空喀山口是我本次行程中最后一个米以上哨卡。
指导员和连长,都是接近九零后的八零后,我让他们叫我阿姨,也不知为什么,我越来越把这里的年轻人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有一个皮肤黝黑的士官吸引了我的目光,他捣蛋的眼神和倔傲韵语气在一帮战士中间很是突出:“为什么不人手一本呢?照相能上军报么?不能上军报我不照!”我找机会拧了一下他的耳朵:“小子,我知道你是个淘气包,不过呀,我就是喜欢聪明的淘气包!”这家伙居然害羞地挠起了头发。
连队的暖气片,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有青翠的吊兰展示着娇韵!战士们激动地聚在一起研究手中的军悦,我坐在边上,看着这美好的一切,忘记了高原反应。
6月21日班公湖
库卡:位于班公湖畔的库卡,因为一个北京的孩子,是我此次行程中倾注了更多个人感情的地方!
这个九二年的孩子,是去年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志愿来到了边防,在喀喇昆仑山上一呆就是十个月!高原红已经浸透了他的肤色,这十个月里,这个能吃能睡的小伙子体重直接掉了十多公斤。指导员脸被高原紫外线灼伤了。他刚刚完成海拔近米的高原上徒步巡逻,往返八个小时,想像不出的辛苦啊!
张斌(左)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学员,在新疆边防服役
水上中队:本次行程的最后一站便是班公湖畔的西海舰队啦!
班公湖,海拔米,东西长约公里,横跨中印边境,是有名的高山界湖。这里驻守着边防团一支高原水兵分队,他们常年担负着班公湖水面巡逻执勤任务。因为是驻地海拔最高的“海军”,而且又处在祖国最西部的喀喇昆仑高原,官兵们都管水上中队叫“西海舰队”。
“西海舰队”的前身是东海舰队舟山群岛水上交通中队。年,为加强对班公湖我境内水域的控制,这支具有光荣传统的水兵部队奉命西迁。从此,藏北阿里高原上便有了忠诚的水兵。面对困难,一茬茬高原水兵牢记使命,恪尽职守,把对祖国的忠诚写在了冰湖浪峰上,用青春和热血守卫着祖国的“西海”,确保了西部边陲的安宁。
6月21日晚
今晚是此次行程中在高原的最后一夜了,我醒着,想要再听听高原凄厉的风声,外面却一片寂静!脑海里灰褐色的大山连绵着,冰冷的雪线依然冰冷!
那个有着忧郁气质的连长是这样说的:我们可以有精神、可以忍受高原反应,真正难以忍受的,是高原!是孤独的高原!是的,孤独的高原,没高原的人是无法理解这样的孤独!我想,这是在极端恶劣的苍茫中,在高原清冷的月色下如微尘般的孤独!此时此刻,我的泪水依然挂在眼角,我想听风,却听到内心深处无边无际的孤独......
6月22日国道上
库卡的房间简洁而不失温馨,有绿绿的吊兰,有金戈铁马的条幅,拉开窗帘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片!早上吃饭的时候,副政委对我说,点上有情况,指导员和张斌他们一大早就出发了!想起昨晚孩子想再跟我说会儿话,指导员怕我太累,把他拉走了!饭桌上忍不住就已经泪流满面。离开库卡,心中有太多的不舍。行至红柳滩,看到库卡准备的辣子鸡、炒牛肉、馒头片,想起库卡的一个个亲人,泪奔!
6月22日晚三十里营房
山一程,水一程,百感交集,我的文字苍白而无力,我不知道这一次行程究竟对我的世界有什么未知的意义,我只知道,我抬头看到了一道彩虹,我只知道,此时的我在三十里营房的房间里,泪流满面!写完这段文字,我将嚎啕大哭!
万里边关路,天涯明月心。
6月23日泽普
十天时光如梦,苍凉与雄浑、边关与英雄,好像是一个似有似无的梦。
早上的泽普,万人空巷,人们像过节一样送别换防的官兵,此时的泽普弥漫着沙尘暴的味道,让我无法不一页页再次翻阅喀喇昆仑的每一个瞬间,那是我注定的牵挂。
喀喇昆仑,我来过了,像风一样,无力却深情地走过!从此,我的心中有一个角落,永远的高原,我的万水千山!我要回家了!却总是听到高原的风声,在我的耳畔,无法停息。再见了,一缕牵挂,几许惦念!我还能再回吗?想念,是今生的心疼。
从此后,天涯咫尺,魂牵梦萦。
6月30日北京
昆仑后记:
高原的真相,是灰褐色的坚硬,是贫瘠的坚硬中没有一丝绿色的无边无际。
所有的视线中,总有巍峨的群山耸立着,沉默着,静止在岁月的末梢,唯有风与白云,能轻轻拂过山的额头。
高原,这真相与每一个涉足其中的生命相拥!不,我错了,能亲吻山的额头的,还有我们的边防军人!渐渐回暖的高原,天空是触碰心灵的蓝,灰褐色的山影中,他们是移动的绿色!
我的目光穿不过山体,只有在粗砺和高远的山间,想着那些年轻的孩子,想他们在稀薄的空气间行走的身影,想他们坚定的步伐,直到有湿润划过面庞,只想用母亲的手,轻轻地像家乡柔柔的风一样,拂过他们被紫外线灼伤的年轻面庞!
我是个经历过生死的人,我知道自己的心中有一方净土从来就未曾变过。从来没有到过海拔这么高的地方,一直以来我对自己曾经自驾西藏颇为自豪,到了喀喇昆仑,西藏的行走简直是繁华的天堂游!我对高原的苍凉与无边无际的孤寂感有了源于心的敬畏!
我认真地问过大斌子:“对你的选择后悔么?”他没有一丝迟疑地回答:“不后悔,我喜欢这样的生活!”看着孩子已经浸透高原红的脸,眼神里闪动的坚毅,万里迢迢,这千里边防线上,我找到了我以为滚滚红尘中难以找寻的那种能够真正被称之为精神的东西!以大斌子为代表的年轻的孩子们,就这样,用一句淡淡的“习惯了!”就将我这颗母亲的心留在了莽莽高原!
我会用我的一生来珍视我走过的高原和我碰到的每一个高原军人!是的,生活依然,蓝天下的喀喇昆仑与我们同在!
筱竹孩子,所有的妈妈都在牵挂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