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做久了的老板,十个有八个知道金冠俱乐部。
昨天跟大家分享了一位上海疫情期间申请加入俱乐部的故事,今天再讲一位电商老兵的故事,不仅因为电商是我们从事的行业,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更因为电商是我们这一代人青春的注脚!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一代人谱写的时代也将永远熠熠生辉。”
这个老板跟我一样都是从年开始踏入电商圈的,一路从草根发展起来,总体还蛮顺利,一直立足于天猫,因为比较早就打到拖鞋类目的单店第一了,整体的流量扶持比较稳定,近几年发展也比较快,增长速度在50%-80%之间。
而他想要加入金冠俱乐部的原因也很纯粹,他感觉到电商的整个形势变了:
渠道方面,天猫流量遇到了瓶颈甚至下滑,其他渠道的上升的趋势很强;
公司架构方面,原来运营这一块占据优势比较大,但后方的人员的培养、采购、产品开发,甚至HR、财务这块比较弱。
疫情期间
我在线上面试申请金冠俱乐部的面试者
最近他们自己多渠道发展以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感觉整体还是有点捉襟见肘,他的直接竞争对手在后方的实力远远超过了他,也蚕食了他们的原有优势。
面对自己企业未来三到五年之后的规划,就回到了他本人纠结的点,他不知道是往品牌方向发展,还是直接去做供应链。这个老板坐标在义乌,没做群店模式,一直做的是单店模式,单店产品比较丰富。所以有选择余地的,做品牌考虑,做供应链也行,他不知道哪个会更有前途。
这个老板情况也比较特殊,父母亲身体都不是很好,都是癌症晚期,他的精力也比较分散,想尽快完成公司的升级,有更多时间能照顾到家庭,不仅是对父母,对老婆孩子都感觉亏欠。
对于他纠结的公司方向问题,我给的建议是要不要做品牌取决于几个维度:
老板自己想不想做品牌,这是最重要的。如果想做品牌,哪怕公司就只做别针一款产品,也能做出世界品牌。也就是说创始人的信念或念力,老板的意义和需求在哪里,非常重要。
要看类目和行业,有些行业不适合做品牌,相对来讲不是特别适合做品牌,如果先不考虑做品牌有没有信念,单纯从生意角度来讲,拖鞋做品牌,其实我并不太建议。
因为不得不承认,有些类目其实是没有品牌属性的,就没有品牌存在的价值。品牌存在的意义是帮助用户选择,或帮助用户迅速捕捉出差异化,从而做出更好的选择,有些类目确实是比较难做品牌的。
有些行业不太需要品牌的存在,不是说完全没有做品牌的可能性,只是说这种必要性存在的难度比较大。说实在的,我这么多年做投资,凡是服饰我不看的,不管是男装还是女装,除了汉服和禅服一律不看,这俩有文化属性存在。
专属金冠俱乐部兄弟的大咖私董会
主讲嘉宾:江南春主题:品牌即流量
当然,如果老板有持续个十年二十年的决心,也还是能做出品牌,只是难度比较大,不是绝对。做品牌可能会变成风中的芦苇荡,可能下一个人很快就通过低价或好的款式取代你,不如去做供应链,更能够积攒出核心竞争力,也不会有这类问题。
这个老板呢,对自己这些年成功的核心竞争力和原因也有比较清晰的认知,他也知道是抓住了机遇,年从做太阳镜开始,两年后又做了雪地靴,后来才做的拖鞋,也算选对了类目。
他父母也算经商的,他可能从小耳濡目染也有一定影响,还有就是家庭里也有一定积蓄,资金实力也让他比别人胆子大一些,再加上团队的积累,比较真诚的对待员工,十年以上的员工有七八个人,整个管理层也比较认可公司,愿意死心塌地的跟着干。
听完他总结出的这些原因,我觉得这个老板还是满靠谱的。但他公司对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这一块还没有建设,比较原始,上海疫情期间天天泡在我们的直播间里,他也开始思考,未来准备把企业文化放到三个点上:简单、真诚、利他。
因为他觉得人与人相处,公司老板与员工之间要简单一点,有什么问题当面说,说完解决掉,不在背后勾心斗角。真诚跟简单一脉相承,就是对人要真诚。
企业也做到一定程度了,要以实现他人的理想为主,通过实现他人理想,自己的理想就自然实现了。这是他所理解的利他,也确实如此,帮助别人就是成就自己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