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被封控超过一个月,其中最近的两周,不能下楼。两个孩子从一开始兴高采烈的上网课,渐渐低落起来,特别是上二年级的小儿子,大概是自控力相对弱,情绪问题表现得更加明显:有时候作业拖延到最后一秒,有时候一边写一边哭,一点小事儿就发脾气等等。
上初二的大儿子虽然天天待在房间里,看上去挺平静,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没有受到影响,其中比较明显的问题是作业开始偶尔拖拉到最后时限、甚至晚交,有几天吃饭时也不爱说话的样子。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封控在家的这段时间,出现情绪失控、低落、急躁都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现象,这样的现象不但发生在孩子身上,也同时发上在咱们成年人身上。
因为生活上的“失控”、“不确定感”,让我们大多数人进入了压力和焦虑状态,这样的心理状态可能导致我们进入“战斗模式”,这是为什么这段时期,大家在网上说话越来越不客气,家庭里也常常爆发争吵,而最容易被当作替罪羊之一的,就是家里的小“神兽”。
一方面,他们对我们不构成威胁,换句话说,我们“不怕”他们;另一方面,“小神兽”们又常常“点火”,在我们已经不堪重负的心理,加上最后一把稻草。
于是,一腔怒火,就发泄在他们身上了——小家伙们何其无辜。
更糟糕的是,因为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乐观,有些冲动的青少年,就很容易在这个时候选择极端的应对方式……
这也是为什么,在发现孩子有情绪波动时,咱们作为家长,要表现出成年人的成熟风范。
当孩子莫名发脾气
莫名其妙的,孩子就开始发脾气。这是孩子因为压力进入了“战斗状态”,就像小动物炸毛了一样。
如果您看到一只炸毛的猫,一定不会贸然去抓它,对孩子也是如此。
当孩子莫名的发脾气,明显处于情绪失控的状态,我们大可以冷处理:“我会陪着你,需要的时候来找我。”
大多数孩子在大吵大闹一阵之后,就会自然地归于平静,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发泄了自己的压力。——就在昨天晚上,小儿子又哭又笑地在沙发上滚来滚去,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才平静下来。
不过,当孩子有以下两种情况的时候,就会比较棘手:
1、打家长
当孩子歇斯底里地打家长,我们需要阻止他。抓住他的手、控制住他,告诉他:“我不能让你伤到我。”
特别注意,这个时候,我们不要“打回去”,因为那是对孩子行为的肯定。当我们打回去的时候,等于在告诉孩子,当遇到争端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用“打”来解决。
相反,当孩子动手时,我们表现得越冷静,对解决问题越有帮助。
2、打自己
另一些孩子会打自己,他们可能用手打头、甚至用头撞墙。
这个时候,不要反应过度。当我们急吼吼地阻止孩子,呼天抢地的质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孩子的行为就得到了强化。他知道这样做,是获取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