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援助活动 http://pf.39.net/bdfyy/bdfzj/240414/h6ofthd.html今天同大家介绍的是一部在豆瓣上评分8.3分的影片——《天才少女》。它是由美国福斯探照灯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马克·韦布执导,克里斯·埃文斯、麦肯娜·格瑞丝、珍妮·斯蕾特、琳赛·邓肯等联合主演。这一次克里斯·埃文斯不再是拥有超能力可以拯救世界的美国队长史蒂夫·罗杰斯,可是他依然拯救了一个小女孩的一生。他叫弗兰克,是数学天才少女玛丽的舅舅,在玛丽的妈妈自杀后领养了玛丽。不幸的是,在玛丽的数学天赋被暴露之后,自己的母亲伊芙琳把自己告上法庭,开始争夺玛丽的抚养权。这是一场极端教育观之间的较量,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天赋异禀时,是该努力培养他,还是让他过普通人的生活呢?假如你有一个天才孩子,该怎么教育他。这确实是一道难题,影片用这种法庭探讨的模式向我们展示了弗兰克和伊芙琳的选择。影片中有一个人物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那就是玛丽的妈妈、伊芙琳的女儿黛安。因为她早在玛丽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就已经自杀去世,不过她的存在像是一条隐线,反而更能体现伊芙琳窒息式教育的失败。同玛丽一样,黛安也是一个数学天才。她是母亲伊芙琳的希望,伊芙琳曾经痴迷数学研究,却因为陷入爱情而放弃了自己喜爱的事业。当她结婚生子后,婚姻却并不幸福,恰好这时她发现了女儿黛安的数学天赋,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她拼命的培养黛安,完成之前自己未完成的梦想。黛安也曾拥有自己的爱情,她很爱她的初恋,甚至可以跟初恋私奔。可是自己的母亲却不会给自己这样的机会,她以人口绑架为由将黛安的初恋告上法庭,黛安和初恋的感情就这样结束了。黛安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呢?在伊芙琳的培养下,她从未上过高中,从未参加过舞会,从未看过橄榄球赛,被迫与初恋分手,与渣男生下孩子。她本可以获得诺贝尔奖的,最终却因为厌恶母亲的高压式教育放弃了。这样的生活使她一点点丧失了生活的希望,最终选择自杀。自杀前,她将女儿玛丽托付给了自己的弟弟弗兰克。见证了姐姐悲剧的弗兰克不想同样的故事发生在自己外甥女的身上,于是辞去波士顿大学助教的职位,来到弗罗里达中部的一个小镇当了一名修船工,日子虽然凄苦,倒也幸福。一切的变化都要从玛丽第一天入学开始说起。数学课上,玛丽展示出了惊人的数学天赋,在课上口算出57乘,顺口把得数还开了个方。他们就这样暴露了,伊芙琳就在这时出现,企图让玛丽来完成她妈妈未完成的事业。法庭上,伊芙琳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目的:我要带走的不是外孙女,而是一个需要培养的“天才少女”。相比较于弗兰克的寒酸,伊芙琳似乎更有抚养玛丽长大的能力。伊芙琳有钱,住好房子,有钢琴,收入高,有医疗保险。而且她本身是剑桥数学系高材生,有财力、精力和意愿好好栽培玛丽。可是,外祖母对玛丽的喜爱,是建立在玛丽的天赋之上的,这种占有欲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质。她企图重演在黛安身上没有完成的天才养成计划,把黛安的悲剧继续下去。在法庭上,这个女人义正言辞的说:黛安跟普通人不一样,她是十亿人里才出一个的天才,所以我对她的责任不止母女,我有责任督导她、鞭策她不辜负、不浪费自己的天才。推动人类进步的伟大发现都出自极少数人,没有他们,你们现在还在泥里爬呢!而弗兰克恰好相反,他只想让玛丽过普通人的生活。在过去六年半的时间里,弗兰克用心呵护玛丽,并且把她培养成了一个善良、正直、可爱、独立的小女孩。只不过,玛丽在学校的生活并不快乐。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天赋异禀时,是该努力培养他,还是让他过普通人的生活呢?我们再次回到了这个问题上。伊芙琳和弗兰克俨然是两个极端,这两种教育方式没有正邪之分,像是磁铁的两极,关键是如何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故事的转折发生在弗兰克参观寄养家庭的那天。当他在寄养家庭豪华的大房子里来回走动,看着自己无法为玛丽提供的物质生活条件,听着寄养夫妻那略带讨好的讲解,看着房子中玛丽梦寐以求的钢琴的时候,弗兰克被说服了。他把玛丽交给富足的寄养家庭,希望她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虽然玛丽表现得十分抗拒,他还是狠下心离开了她,直到有一天,他发现玛丽心爱的独眼猫被寄养人家送到流浪猫中心去了,才发现了事情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影片的结尾处,弗兰克冲进寄养家庭,发现被外祖母和数学教授“囚禁”的玛丽,他像超级英雄一样救走了玛丽,并且告诉母亲黛安其实早就解出了难题,只是因为憎恨,希望等自己的母亲死后再将成果发表出来,伊芙琳终于明白,是自己一步一步将自己的女儿逼进深渊。结尾处玛丽重新和弗兰克一起生活,只不过白天她会去更能发挥自己天赋的学校学习,而课余则回到同龄的孩子中游戏玩乐。这样玛丽既可以发挥自己的数学天分,研究自己热衷的数学问题,也能拥有童年的欢乐,算是找到了生活中的平衡。影片的最终目的,在于告诉我们,你的孩子天赋异禀的同时,也不过是一个孩子。对于天才,我们能做的应该是引导而非塑造,同时也不该矫枉过正,压抑他的天赋。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通过环境的熏陶,发现自己的热爱,并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过分保护和过分压榨都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公,我们能做的只有成全,帮助孩子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对天才如此,对普通的我们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