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能不能长期吃

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喝酒后,突然脑出血去世刷了屏。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后来知道他患高血压多年,降压药一直吃吃停停。人已去世,我们也不好再去指责当事人作为一个体检中心主任,感慨其预防观念却如此不强。

但是这正可以反映社会大部分人对药物的集体焦虑。药要不要吃,哪些药要长期吃,哪些药不用长期吃。

我们日常生活吃的药可以分为两大类:现代药物和传统药物。

现代药物是用科学手段和方法制造出来,并经过严格临床验证的药物。

传统药物主要有中药和中成药。中药是老中医或者中医师开出来的、熬制的有点黑乎乎的汤药。中成药经过一定的加工,比如把中药材加工后装在一个胶囊里,味道不会像汤药那么难喝,不过本质还是中药。

它们有什么区别呢,中成药好像也是用现代化手段制成胶囊、片剂等等,它是不是真正的现代化药物呢。哪些属于现代化药物,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既然药有三分毒,还要用到它,因为七分是有效的。如果药有七分毒,三分才有效,这是毒药。

显然一个药物能入药的最低标准要五分以上有效,毒副作用不能超过五分。但是这个标准是远远不够的,毒副作用太大。

打个比方,我们去买一个公司生产的手机,但是用用有一半会经常坏,那么这个公司肯定会倒闭,没有人再会去买。有三分之一的手机会坏,也肯定不行。所以用是药三分毒,来形容大部分现代药物的副作用,严重夸大了,除非一些特殊药物,比如抗癌药。

药物要赢得竞争,科学家必须在想方设法提高药物疗效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它的毒副作用。

古希腊人很早就发现柳树皮可以退烧消炎,减轻疼痛。但是现在不会再有人去吃柳树皮消炎镇痛了。为什么我们不再直接把柳树皮入药了呢。

最开始有人发现柳树皮中退烧的成分—水杨苷。发现了这个东西还不够,原因很简单,柳树皮是有限的,而且柳树皮里的水杨苷含量很少,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而且它容易引起胃出血。

德国的一位化学家用其他容易得来的物质,想办法得到了一种新的物质—乙酰水杨酸,而且生产出来很便宜。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阿司匹林,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所以阿司匹林取代了它的所有前任,成了药王。

有人要去研制一个新的药物,就必须把阿司匹林当作偶像。效果要跟他差不多,甚至更好,副作用要比他小,才能赢得人心,做到跟偶像平起平坐,甚至打败偶像。

波立维研究出来的使命是要打败阿司匹林的,虽然疗效上不敢说比偶像强,但是胜在出血风险比它小点,也算是有点特色了。对出血风险偏高的,可以选择波立维。

但是药物界的竞争远比这个残酷,阿司匹林毕竟是药王,想要取代它很不容易。

对其他很多药物来说,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就是从替补转正,就要通过层层选拔、淘汰,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真金。

比如研制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要通过层层严格到几乎残酷的选拔。

就像以前科举考试,读书人要想功成名就,首先要通过县城的考试、市里的考试、省里的考试,先成为秀才。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一辈子都没能考上秀才,这关就淘汰了一大部分人。

考上的秀才再参加每三年皇帝派到每个省的主考官主持的考试,通过是举人,范进54岁中举快要发疯,难度可想而知。

举人再去参加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考试,通过成为贡士,清朝每年通过录取到贡士的只有数百人,比每年录取到清华、北大的少得多。

贡士最后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成为进士,真正的天子门生,能成为进士的人基本都是有真才实学的。

现代药物也是一样,需要通过严格的层层选拔。比如一种治疗高血压药物,它想被人们认可,首先科学家必须要知道为什么会得高血压,这要生理学家、生化学家、分子生物学家等等一起合作去破解高血压的患病密码。

要具体到细胞、分子水平,是哪一个步骤出现了问题,就能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去设计药物打断这个步骤,血压就降下来了。癌症的靶向药物都是比较精准地打向癌细胞,而尽可地少破坏正常细胞,就是这个原理。

要破解一种疾病的密码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很多不同专业的科学家通力合作。就像一部手机,一个再牛逼的企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己制造出来。

被中国人称为国家骄傲的华为,比如华为mate10这部手机,它的操作系统是美国安卓的,处理器和显示芯片是英国的,内存是三星的,手机屏幕是日本的……几乎就是世界现代核心科技的缩影。

解码疾病的过程甚至更难,科学家们也是大军团作战,很多时候他们也只是破解了一部分疾病密码。破解得越完全,就能设计出更好的药物出来。

就好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盟军如果破译了德军要攻打哪个山头的情报密码,就可以在德军行军路上打个埋伏,先消灭一部分,或提前派重兵把守,让德军大败而归。

设计出新药物后,要证明药物到底有没有效果,需要先拿动物做实验。比如老鼠、兔子、狗等等,看看动物们的反应,还要测试药物用在它们身上有哪些毒副作用,多大的量既有效果,毒副作用又小。需要反复实验,精准计算。

有人可能会想到,这跟配中药有点像啊,中医师都是小心地拿着小秤挑挑拣拣,看起来很专业。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中药跟现代药物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中药并没有去破解疾病密码。有人会说,“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理论”“藏象五系统学说”“气血学说”等等已经破解了疾病的密码。

前面文章已经讲过了,作为中医最基本理论的“阴阳五行学说”,跟古希腊时期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的“四体液学说”,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也是中国古人想象出来的。两者都是假设出来的,所以叫学说,是没有根据的。一种学说要成立,被世界广泛认可,必须通过严格的实验证明。

而“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理论”等都没有被现代科学证明,阴阳五行到底是什么,人体经络到底在哪里,都没有被科学找到,所以不能说破解了疾病的密码。

有人说,阴阳五行、人体经络是真实存在的,只是现代科学找不到,甚至永远找不到,因为阴阳五行隐藏在大自然中,经络隐藏在人身上。既然隐藏起来了,没有人能看到,中医上的人体经络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又会有人说,经络从外面是看不到的,但是有大智慧的古人可以从自己的身体里面看到。这是中医常说的有“内视”功能的“超人”,他们能看到自己的经络在运行,所以画出来了。

大家都知道天龙八部里面的丐帮帮主乔峰,他的降龙十八掌,打遍天下无敌手。我们都相信金庸笔下的乔峰真的有那么厉害,但是不相信现在的人有这么厉害。我们也相信乔峰有奇经八脉,并且全部打通了,所以能飞檐走壁,但是我们现在却真的相信有奇经八脉。只是古代人们可以随处看到飞檐走壁的武侠高手,现在却一个也看不到,所以经络真的存在吗?

其次,中药没有做动物实验,而是直接用在人体身上,当然也没有做毒理实验。

有人会马上反驳说,中药在人体上用两千年,足够可以说明它有效,而且没有副作用。

第一个问题,一种药物有没有效果,不能仅凭经验判断,需要做严格的人体临床试验。现代药物通过动物实验后,证明有效果,毒副作用小。还不能直接用到人体上,因为人跟兔子,老鼠,狗这些动物还是有区别的,所以还要通过5层严格选拔,用在人体身上观察药的效果和副作用。

第一层选拔,还不知道药物用在人体身上副作用到底大不大,所以要规模小点,一般用在几十个人身上。

比如一种降压药,选择有高血压的个人。用张小纸条分别写上1,2,3……,折好把字藏起来,然后让每个人去拿一张。小明拿到1,站到左边,小王拿到2,站到右边,后面所有拿到单数的都站在左边,拿到双数的站在右边。

这样就分成了两组,分别是50人,抽到单数1,3,5...分在左边,抽到双数2,4,6...分在右边。研究上这叫随机分组。

研究人员给左边的50人吃降压药。右边的50人吃特制的面粉,它跟降压药长得一模一样。这叫安慰剂对照。

医生和病人都不知道谁吃了降压药,只有研究人员知道,这叫双盲。

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是评价现代药物疗效的最佳方法。(至于为什么要做随机、对照、安慰剂对照,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详细介绍)

通过了第一层选拔,还有第二层,试验人数上升到几百人。通过了试验继续第三层,人数是几千人。如果这层选拔也通过了,终于进入到第四层,每个国家的最高药品审查机关再做最后的选拔,通过了就可以上市拿出来卖了。

在美国,科学家研制的种药物,只有1种能通过国家最终选拔,医院、诊所、药店,而这需要平均8到9年的漫长时间。所以现代药物的研发,是严格到极致的,竞争之惨烈,代价之大,难以想象。

美国礼来公司研发的一种抗痴呆药物,花了整整27年时间,最后倒在了第三层选拔,代价是损失巨额30亿美元。

即使通过了最后的考验,上市后也有监督机制。很多药物,长期使用十几年、几十年后发现新的副作用,需要上报给国家,国家会强制企业修改说明书并发出警告。如果副作用明显,会毫不留情地淘汰,这就是第五层选拔。

时间一长,所有的现代药物说明书上都攒了很多副作用,看起来很可怕,老百姓误以为副作用太大,不敢吃,更谈不上长期吃了。就像做普通阑尾炎手术,手术医生会交代很多并发症,听起来很吓人,但其实发生率都是比较低的。

几乎所有的药物说明书上都会写肝肾损害、胃部不适等等副作用,长期吃确实也会存在,这是不可能避免的。但是经过上市前非常严格的选拔,而且至今没有被淘汰,都是经过时间检验,副作用很小的药物。

有些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一旦进入不能通过饮食、运动等改善的地步,就需要吃药控制,一般是要长期吃,而且不能随意停。

中成药长得像现代药物,但是没有做前期的工作和非常严格的人体临床试验,国家根据中医药常用配方允许其出售,但是不能通过国外的严格审查而作为药品上市,所以不能算现代药物。

青蒿素的发现,是在当时特殊历史条件下动用了国家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下,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挽救了世界上数百万人的生命,被世界所公认,所以获得了诺贝尔奖。青蒿素是中国现代药物的杰出典范。

两千年的中医药配方证明了大部分药物没有严重的毒副作用,但是长期、大剂量服用必然会有程度不等的毒副作用。它的名字叫中药,所以是药三分毒,虽然三分毒并不准确。如果它没有副作用,应该叫营养品。

中药和中成药并没有用现代化的手段去验证疗效和毒副作用,千年的试用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是我们仍要避免长期或大量服用,以免带来不可逆转的毒副作用。









































白癜风没有医治
白癜风哪儿治得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zhuacao.com/mcyx/41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