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大龙”三送三回
为了喂食方便,张金银发明了“叭哒”哨,即用嘴发出“叭哒、叭哒”的声音,来唤扬子鳄吃食。“叭哒”哨一响,扬子鳄便会纷纷游向他身边,他用火钳夹着食物,一条条地喂。有次生病嘴“叭”不出声来时,他想要是为扬子鳄叫一个名字那该有多好呀!想了十几天,也没想出什么好名字,后来突然想到了“龙”字:它本来叫土龙,像天上掉下来的龙一样令自己喜欢,就跟我姓“张”吧,并按大小依次可叫“张大龙”、“张二龙”、“张三龙”等。“张龙”好叫易记,他高兴得直拍大腿,接连喊了几十声。
第二天,他早早地来到了塘边,边“叭哒”边喊“张龙”,只训练了八、九天,扬子鳄就接受了这个名字。以后喂食时,不用“叭哒”哨,只要一喊“张龙”,它们便会纷纷游来。后来不喂食,他俩一喊“张龙”,它们也会游来。
有一次,张金银与人在另外一口塘边说话,“张大龙”闻声后从塘中悄悄地爬到了他身边,亲昵地扭动着身体。他笑呵呵地说:“张大龙快下去,晚上早点回家。”它果真立即爬回了塘中,晚上回杨树塘时又吼了两声,算是打了招呼。他好不得意:“张大龙能听懂我的话了,回来还晓得打招呼。”妻子高兴得合不拢嘴。
人鳄情深,此后不用训练,扬子鳄外出捕食、晚上回来时都要打招呼,好让他俩放心。要是同时出去,它们就一道打招呼,那“咚咚”的叫声如同天籁之音,听得他俩心花怒放。
“三天不见孙子不要紧,三天不见张龙心里就闷得慌。”问及原因,他俩说:“孙子有儿媳照顾,张龙只能靠我俩看护。”
年,南陵林业局实施野生扬子鳄的放养计划,把1.7米长的张大龙用铁钉在尾部烫上印记,送到了40公里外的楂林扬子鳄保护站放养。刚送去的那阵子,张金银想得心似猫抓,常常望着水塘发呆,眼前不断出现它在水中嬉戏的幻觉,喂食时仍不忘为它准备一份,有时在梦中“张大龙、张大龙”地喊个不停。妻子见他如此失魂落魄,只好边揉肚皮边开导他……
三年后的一天深夜,“咚!咚!咚!”,一阵洪亮的叫声将张金银从熟睡中惊醒,他认真分辨后,高兴得直拍手掌对妻子说:“大龙回来了!我家的大龙回来了!”“你真会瞎说,那么远的路,它怎么能回来呢?”他十分肯定地说:“不会错!肯定是它,刚才它还和我们打了招呼呢。”这声音再熟悉不过了,这是他听了上千遍的声音。
他边说边披衣来到塘边,用电筒四处寻找,却没发现大龙,只好失望而归。
第二天天刚亮,他又早早来到塘边,对着静静的水面高声喊:“张大龙!张大龙!”不一会儿,张大龙果真浮出水面,快速向他游来。他激动得热泪盈眶,边不停地抚摸,边心疼地说:“你是怎么回来的呢?你要翻多少座山、爬多少块田、游多少口塘呀!你吃了多少苦呀!……”
张大龙边回应着只有自己能懂的声音,边摇头摆尾地诉说着自己的思念和感激……
韩秀英看到这动人的一幕后,直抹眼泪……
他俩回家弄食物时,张大龙紧紧跟随身后,生怕被抓去放养似的。
“大龙不忘恩负义,我们没有白养它!”
为了配合实施野生放养计划,他俩只好忍痛割爱,将它烫上印记再次送到楂林扬子鳄保护站,不料四年后,它又回来了。第三次送时,时隔五年,它又出现在杨树塘中。
此时的张大龙虽长了0.24米,但铁钉在尾上烫的三道印记依旧。他俩手摸着这清晰的印记,泪如泉涌:“大龙、大龙,你真有良心、通人性!下次再也不送你了!”
为确保张大龙的安全,第二年,他俩忍痛割爱,把它送到了宣城扬子鳄国家自然保护中心。
年秋,张金银发现最大的那条母鳄在塘中或沉或浮,一遍遍高声喊它时竟毫无反应,他立即跳入塘中把它抱了上来。
“你是怎么搞的呀!你是怎么搞的呀!”它口吐白沫、奄奄一息,急得张金银直抓头跺脚。因没有电话,为及时抢救扬子鳄,韩秀英只好往10公里外的扬子鳄保护站跑,浑身湿透、上气不接下气。等保护站的工作人员赶来时,它已闭上了双眼。解剖后发现它吃了一肚子被毒死的老鼠,最令人痛心的是腹内有40枚蛋。
当时老鼠泛滥成灾,农户为保护即将归仓的稻谷,便用毒鼠强毒鼠。他俩什么都防到了,唯独没防到毒死的老鼠,毒的这条又是最大的母鳄,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他俩不停地抚摸,泪水洒满了它的全身……
这条母鳄特别会保护子女,每年产蛋时,总会在墩上拱一个舒适的窝,将蛋均匀地安放在窝内,然后抓草把窝盖得严严实实,利用阳光进行孵化。墩上稍微有点动静,它便会警惕地冲到窝旁,一副不畏强暴、誓死保卫的架式。年,在它的精心呵护下,一窝孵出了24条可爱的幼鳄。
四、“你们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三十多年来,扬子鳄所需的伙食费用一直像山样压得张金银夫妇俩喘不过气来,尽管宣城扬子鳄国家自然保护中心所给的补助由每年的30元提高到了元,但对饲养扬子鳄则是杯水车薪。他俩除了承包鱼塘和耕种几分田地外,再无其它收入了,只好采取“省了口里的养了水里的”的办法来喂养扬子鳄。年,张金银好不容易找了份养路工作,一年元的收入也全部投入了塘中。生活再困难,也从不向子女要钱。“我俩挣不到钱给他们,也不用他们挣的钱,我们用自己挣的钱管张龙。”
一条野生扬子鳄小的能值几千元,大的能值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见他俩生活如此清贫,附近不少好心人劝他俩以鳄养鳄,卖个一两条以缓解经济压力,而他俩总是一笑了之。
一天深夜,小屋里来了两个不速之客,软磨硬缠,说尽好话,要购买扬子鳄,价格由每寸元飙升到0元,并将几万元的订金放在了桌上。他俩不但毫不动心,反而厉声斥责道:“你们给万都不卖!我俩从来不做犯法的事,你们要我们犯法呀!”对方扬言要将扬子鳄统统毒死,他俩毫不畏惧,打电话报警后,他们才仓皇逃走。
塘中的一条母鳄产了20多只蛋后,又有不少人以蛋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由,前来购买。只要对方一开口,就会遭到他俩严辞拒绝。
清明前夕,冬眠之后的扬子鳄便早早出来,聚集在墩上,沐浴着春日的阳光,从早到晚,眼睛齐刷刷地看着张金银夫妇和所住的小屋,既像是在回忆昨天的幸福生活,又像是在看小屋有无变化,更像是在祝福他俩健康长寿。鳄通人性,他俩逢人便夸。
上个世纪80年代国外人断言:“中国没有野生扬子鳄。因为中国人环保意识差,爱吃野生动物。”
年8月,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美籍鳄类专家约翰·森布亚那松博士一行来杨树塘核实中国有无野生扬子鳄。他仔细查看辨别了扬子鳄的全身,确认为野生的后,十分高兴。张金银夫妇用“叭哒”哨喂食、口唤“张龙”,扬子鳄纷纷跃出水面的动人场景更令他们叹为观止。夜晚,约翰一行再次来到墩上,张金银夫妇将扬子鳄唤上来后,他俩走到哪里,它们不避周围生人跟到哪里,眼睛在灯光的照耀下雪亮如炬。人鳄如此亲密和谐,惊得约翰一行目瞪口呆,纷纷抢拍这难得的镜头。他们竖起大拇指,连连夸赞:“OK!OK!中国有野生扬子鳄,它们在一户农家的池塘里!你们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功不可没!”
之后,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的鳄类专家来到杨树塘,大饱眼福后,无不称赞张金银夫妇和他俩护养的鳄,称他俩是世界上第一个能与野生扬子鳄交流的人,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神话。
年初,杨树塘更名为扬子鳄保护站,成了世界上工作人员最少的野生鳄保护站。
张金银夫妇以自己的行动让周围人从不理解变得理解、支持,环保意识也明显增强。
张金银今年82岁,老伴前不久去世后,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依然在独自养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