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并能用“准备”、“已经”造句。

   3.能正确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分析“降、乘、旅”的字形,正确读出“得”的读音。

  三、教学过程

  (一)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1 读准字音。

     投影:

     个人读、指名读、齐读,读准“得”的字音。

     投影。

     “为”在这应选择哪个读音,再读一读。

   2.圈出本课生字,分析字形。

  (二)汇报分析、记忆生字的方法。

   1.应这样汇报:“植”字,我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的,笔直的“直”左边加个木字旁,就是植物的植。右边“直”字里边是三横,不要丢一笔。共同组词(种植、植树、植物)

     “备、晒、识”都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汇报过程中应重点指导“旅、降、乘”三个字。

     旅 右半部上边是“”,下面是“”,不要写成“瓜”或“”。组词:(旅行……)

     降 8笔写成,“阝”两笔完成,“”三笔完成,最后“”三笔完成,不要写成“牛”。组词:(降落、下降……)

     乘 可以用“禾”字中间一个“北”字的拆字法记忆。注意书写笔顺:,组词:(乘着风)

   2.练习用下列词语说话,看谁说得好。准备、植物、旅行、降落。

  (三)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

     按提示回答:

     (1)课文中讲了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植物。

     (2)课文中讲了三种植物,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四)指导书写,在生字本上打字头。

     重点指导“旅”、“乘”。

     “”的“”要写在竖中线上。

     “禾”的“丨”在竖中线上,“八”在中点起笔。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二)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字词卡片,读准字音

      植物 田野 知识 离开 许许多多 已经 旅行 准备 降落伞 乘着风 四海为家

   2.指名读课文

  (二)从课题入手,逐节学习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植物吗?

      花草、树木、蔬菜、庄稼都是植物,植物妈妈有办法,有些什么办法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1.学习课文第1节。

     (1)默读,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标出)

     (2)重点理解:“孩子”、“长大”、“四海为家”、“旅行”四个词语各表示什么意思?孩子:在本课指的是植物的种子。

        长大:是指种子已经成熟。

        四海为家:指的是种子到处生根发芽。

        旅行:文中指植物的种子传播出去。

     (3)指导感情朗读。

     (4)这节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课文讲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学习课文第2节。

     (1)自由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

     (2)学生质疑,全班讨论释疑。

        蒲公英的种子是怎样的?靠什么离开妈妈?

        结合理解重点词语:

        降落伞

        观察实物,问:这里的降落伞指什么?(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纷纷

        实物演示,让学生说一说种子是怎样飞的。(一个紧跟着一个没有顺序地随风飞去。)谁能用“纷纷”说一句话。

        准备

        用准备说一句话。这里为什么说“准备”?(种子的毛茸茸小花是从蒲公英的孕育生长过程中具备的)。

        乘着风

        投影出示“乘”的三个义项:

        读一读,选择参考答案:。(画√)

     (3)填空练习。

         蒲公英妈妈为孩子准备了(    ),孩子(    )离开妈妈。

     (4)小结:蒲公英种子传播需要哪两个条件?板书:降落伞,风吹。

     (5)指导感情朗读。

     (6)小结学习方法并板书。

   3.学习课文第3节。

     (1)用学习第2节的方法自学第3节。

        先找出疑难问题再四人一组讨论。

     (2)汇报自学情况。

        重点理解“带刺的铠甲”。

        什么是铠甲,在这里指什么?

        古代士兵身上穿的护身衣,用金属和皮革连缀而成。

        学生观察实物,手触感觉它的坚硬。

     (3)填空练习。

        苍耳妈妈给孩子准备了(    ),孩子(    )离开妈妈。

     (4)指导感情朗读。

     (5)小结并板书:苍耳种子传播需要哪两个条件?(带刺的铠甲、动物带)

   4.运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自学第4节。

     (1)自学后做填空练习。

        豌豆妈妈给孩子准备了(    ),让孩子(    ),豆荚炸开,孩子(    )离开妈妈。

     (2)提问板书:豌豆种子传播需哪两个条件?板书(豆荚、太阳晒)。

     (3)指导感情朗读。

        投影

        (    )豆荚炸开,孩子们(    )离开妈妈。

        ①读原句: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

        ②填空后再读一读。

        ③比较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④读第4节。

   5.小结2、3、4节内容。

      通过前边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种子传播的方法,知道种子传播一要靠自身的条件、二要利用自然界的条件,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

   6.背诵课文。

     (1)指导背诵的方法。

     (2)择段背诵。

     (3)同桌比背。

   7.学习第5节。

     (1)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齐读第5节,背诵下来。

     (3)为什么粗心的孩子得不到它?

   8.总结全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用“准备”、“已经”造句。

  (二)巩固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用“准备”、“已经”造句。

  三、教学过程

  (一)听写:

      植物 田野 知识 离开 许许多多 已经 旅行 准备 降落伞 四海为家

  (二)检查背诵课文。

      同桌互查,指名查,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检查。

  (三)回答问题。

      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这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四)造句。

  (1)想词本身的意思。

     已经:表示过去。

     准备:事前的安排、筹划。

  (2)看词在文中哪句中出现,读一读。

  (3)造句。

  (五)巩固练习

   1.数一数再填空。

     旅 共(    )笔,第八笔是(    )。

     降 共(    )笔,第七笔是(    )。

     乘 共(    )笔,第八笔是(    )。

  2.组词。

  3.填空,再读一读。

     蒲公英妈妈给孩子准备了(    ),苍耳妈妈给孩子穿上(    )铠甲,豌豆妈妈让豆荚晒在(    )底下,豆荚炸开,孩子就(    )离开妈妈。

  4.连线。

  

  

  苍耳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四、五尺,叶子心脏形,叶尖边缘有“锯齿”,茎部有三条明显的叶脉。夏季开花,头状花序,雄花序状球形,雌花序椭圆形,果实在霜降前后成熟,外面硬壳上有硬刺,容易挂在动物皮毛和人的衣服上。可入药。

  豌豆 一种可以做菜或当粮食吃的豆子。豌豆的叶子像羽毛形状,开白色或淡紫红色的花,结豆荚,里面有圆形的豆子,嫩荚和种子可以吃。

  蒲公英 别名婆婆丁、黄花地丁,是一种野生的草本植物。蒲公英全株高约60厘米左右。叶较大,为羽状叶,莲座状平铺,边缘有许多锯齿。蒲公英的果实为瘦果。果实的上端伸出一个尖喙,喙的顶端有一撮像降落伞的放射状白毛,这样就能使果实随风远飞,带着种子落到适宜的环境,便可在那里安家落户,繁衍后代。

教学反思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是一首以自然知识为内容的诗歌,全诗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以蒲公英、苍耳、豌豆为例介绍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全文共5节:

  1、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

  ⑴ 学会“旅”、“乘”等生字,理解“四海为家”、“纷纷”等词。

  ⑵ 了解蒲公英、苍耳和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⑶ 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是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不同方法。

  2、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课教学目标,我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设计了课堂教学:

  ⑴ 为做到吸引学生注意,增强学习兴趣: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他们的兴趣,我制作了风光片、课件,准备了苍耳实物、头饰,还做了游戏准备。

  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欣赏一个风光片,这个风光片是由一组惹人喜爱的植物组成的,并配上了优美的音乐。这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他们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并喜欢上了植物,这时就是导入课题的最佳时机。孩子们都没有见过苍耳,先让他们看、摸,然后说说有什么感觉?再把苍耳轻轻地粘在戴着小动物头饰的同学身上进行表演。学生通过看,摸,表演,不仅很快就弄懂了苍耳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而且觉得非常有趣,趣中学习了知识。

  ⑵ 何突破重点、难点: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城里的孩子很难见到,农村孩子也不一定注意过,因此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些困难,这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为了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课件(蒲公英纷纷飞行图,小免身上粘满苍耳图,豆夹被太阳炸开图)。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课件,让学生对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一个形象、直观的认识,学生不仅觉得新奇而且很快地了解到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在学完课文第二、三、四节后,我安排了一个变换角色,训练说话的游戏(假如你是已经长大的植物孩子,请你告诉大家,你怎样按照妈妈的好办法去“旅行”,去“四海为家”。可用书上的话复述,也可用自己的话说)。学生先在下面分小组说,然后点同学到前面戴上头饰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学生的兴致很高,抢着说:“我愿做蒲公英妈妈的孩子”,“我要做苍耳妈妈的孩子”……让枯燥的说话训练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进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⑶ 如何对学生加强训练,培养能力:

  本课生字要求学生当堂掌握,为了让他们记得牢固,我针对本课生字,对每个字的教学都采取不同的办法。如“旅”重点是右边下面的笔顺,在教学这个生字时,我指导学生与“放”字比较记忆。教“乘”字时,为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我问“看谁的眼睛亮,能够发现这个字是由我们学过的2个熟字组成的?”很多同学举起了手,说是由“禾”和“北”组成的。那我接着问“你能写这个字的笔顺吗?”运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牢牢地记住每个生字。

  为了让学生学懂学透本课新词,结合课文我也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四海为家”这一词在课文的第一节出现时,学生初步理解为“把到处作为家”。在学第二节时,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背诵课文的第二节,边听边想,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飞到哪儿去了呢?学生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并说出“可能飞到高山上,可能飞到森林,可能飞到田野,可能……”在学生说出这些地方的基础上,我肯定他们说得好,说这些地方也都有可能,总之,蒲公英的种子它将“四海为家”。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了植物妈妈是怎么让它的孩子们“四海为家”的。在三、四节的教学中,并始终抓住“四海为家”。如何让学生更好理解“纷纷”一词,首先让同学们看课件蒲公英纷纷飞行图,然后用自己的话说“纷纷”的意思,再想一想,平时看到的哪些现象也可用“纷纷”一词来形容。学生很快说出“落叶纷纷”、“雪花纷纷”、“纷纷举手发言”等。既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3、这篇课文要求背诵,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背下来呢?在学习过程中,我先背诵,让学生有一个背诵的准备,然后让学生照老师的样子试着背诵第二节、第三节,和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背诵第四节。这样积少成多,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当堂背诵课文的二、三、四节,而且兴趣盎然,兴奋不已。

  4、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灵活地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zhuacao.com/mcyy/106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