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有很多老例儿,也是天津的风俗习惯,今天小微就带你走进天津的那些“妈妈例儿”!这些你都知道吗?
做错了就挨打系列:
※无论男女不许抖腿,天津有句俗话“男抖穷,女抖浪;男的闲,满街逛;女的浪,倚门框”。
※不可以“比科儿”就是两手手指相对,中间是空的。好像说“比科儿”叫灾,也有的人说““比科儿””不长个的。
※吃米饭炒菜不能倒在一起搅拌好了吃,据说以后没出息。
※帮别人穿针引线不能“继扣”和别人结仇。
※包饺子不能两头捏---会聋耳朵。
※同时带两个帽子会死舅舅
※吃饭时不能用筷子或者勺敲碗边,因为要饭的才那样。
※男人喝汤,用汤匙不能伸小指。
※两个人不能分一个梨吃,得三个以上的人吃才行,或者让第三个人咬一口
※吃饭不许吧唧嘴
※给别人送礼的时候不能送梨,和“离”谐音,如果要送,必须找人家要钱,要一毛钱就行,也算花钱了。因为这个,所以梨这种水果一直价格上不去。
※敲门不许连续,要先扣一声,再扣两声,连续敲门是报丧。
其他:
※送东西来了出门要压住篮子---别人拿篮子给你家送东西来了不能让人家篮子空着走。
※小孩特别小的时候,尽量天黑以后就不让出门了。如果出去,要把头蒙上的。小孩眼尖,容易看见不该看到的东西。
※小孩儿不能照镜子
※小孩儿的衣服晾在外面到晚上一定要收进来---不能见星星
※小时候换牙的时候掉下来的牙,上牙床的牙要扔到房顶上,下牙床的牙要扔到“阳孔眼子”(就是下雨时从平房院子里往外流水的通道)里
※两腮没肉沾香营没够——沾香营就沾便宜
※生下来的孩子腿短---上身长坐大堂,将来当官
※大脚趾旁的二趾长于大脚趾的对妈不好---二趾长不疼娘
※生下来就长着牙的孩子刻妈---得认个干妈,刻到别人家去
※孩子手越小越有福气---小手抓宝大手抓草
※孩子嘴巴长得越大越有福气---大嘴吃八方小嘴碾谷糠
※孩子肛门后尾巴骨那儿还有个坑儿有福气---前仓谷子后仓米
※女孩子耳朵边儿上长个小肉瘤有福气---栓马桩才漂亮
※伴郎和伴娘不能当多了,当多了将来自己娶不着媳妇或者嫁不出去了
※家内的门要在5个以上---不够做壁厨凑数
※拿筷子距离底部越远,将来搞对象就搞的越远,反之则越近。拿筷子拿太长---离夹远,夹即家
※吃鱼籽不识数。
※有痒痒肉的有人疼,没痒痒肉的人每人疼。
如果坐月子期间出门了,到别人家,会给别人家带来晦气的。坐小月子的(流产)也算。所以知道谁做流产了,一个月之内尽量别让她来自己家。做流产的人自己也应该多注意这一点。有的人很在乎的。
※怀孕的女人不要参加婚礼...
※怀孕的女人不要坐喂奶母亲的床会蹭走人家的奶水大厨上汤给红包...
※出了门子的姑娘不能回娘家生孩子---会抢走娘家哥哥或弟弟生的孩子的风水...
※六十六吃闺女一刀肉...母亲六十六岁这一年做闺女要去买块儿肉---只说剌块儿肉---卖肉的给剌多少都别计较...回家剁了给母亲吃...能保母亲平安
※搬新家稳居之前要请一些老太太给“踩屋子”,就是去到房子里转转看看,说一些好听的,比如“这房子很好”“住这房子将来多福多贵”“住这房子将来准发财”之类的,图个吉利,最后给老太太们买点苹果,烟,糖之类的作为答谢。
※大年三十晚上的规矩很多,不能扫地,主要是不能倒垃圾,据说倒垃圾就是倒财。
※三十晚上女人不能出门,可是现在三十晚上出来玩的遍地都是女的。
※玩火尿炕。这个虽然不一定有道理,但是在规劝孩子别玩火上还是有点说服力的,有利于做好防火安全工作。这个“例儿”还是有点积极意义的。
※正月里不许买鞋,带邪气!立春前才能铰头,过了立春只能到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在铰头
※三十包饺子不许剩下馅儿-不然来年有心事
※正月里要买条或做条裤-存钱库
系列:
※新过门儿的媳妇当晚不许洗澡---冲了喜气...
※闺女出嫁后三十不能看娘家灯---否则娘家会受穷...
※正月里不许提媒,媒和没谐音,不吉利。
※结婚姑不迎姨不送---婆家的姑和娘家的姨不要参加婚礼...
※请厨子来家做喜寿年夜饭最后一道汤大厨会亲自端上来,主家该在这个时候给工钱以外的红包---除非吃得不满意...
※结婚当天新娘子接亲前不许下地
※新娘从娘家炕上下来的鞋得婆家小姑给穿...
※结婚新郎给新娘鞠躬要3个一组,千万别鞠4个---神3鬼4...
※女子出嫁的时候,临下床要咬一块糖,半块含在嘴里,半块房子床被下面。
※女子出嫁的时候,临出家门之前要回头跟爸爸妈妈说一声:“爸爸妈妈,我走了”,这时候要哭,叫“离娘泪”。一般这时候都不用说,基本都会哭。
※女人结婚在第四天要回娘家,并且在太阳落山之前要回来,哪怕是回来后再出去都可以。
※结婚不超过天的新人不能见面,如果见面,必须先交换个礼物,一般看到的都是换个苹果或者手绢什么的。很多结婚没超过天的,去参加别人婚礼的时候都先不能看典礼,等典礼结束了,让新人在门口交换礼物,然后才能进去参加婚礼。
白事系列:
※烧纸要划个圈在圈里烧,亲人才能收到,最后圈外烧两张给小鬼儿,烧完走时不许回头看
※死了丈夫的寡妇如果跟着去火葬场烧人将来不许再嫁---不跟着可以再嫁
※如果死者是女方一定要长房长孙去娘家报丧,娘家如果没跟你回来就表示不满意
※娘家不来人别想烧人,娘家还可能在半路截住灵车---截丧
※娘家来奔丧上楼要一步迈三个台阶
※死人起灵出门后要留下个人将支床板的凳子踹倒
※老人死的头一个要单日子送葬---死的是第二个要双日子走
※90岁老人的丧事叫老喜丧---带喜字跟结婚带的一样...
※办丧事隔一辈的孙辈带一个红球,隔两辈的重孙辈带两个...依次类推...
※去丧事吊唁之后不能直接回家,要去小超市或小商店逛一圈再回家,说是怕把不好的东西带回家。
※没结婚的小伙子在丧事帮忙的时候不能跟着抬死人。
※丧事后跟着抬尸体的人都带白线手套,抬完以后用白酒洗手。
※守灵的时候一定注意,灵堂不能出现小狗小猫等小动物。
※一设灵堂,香就不能断,必须连续点着。(不能断了香火)
※家里有丧事设灵堂的时候,把所有镜子,电视等反光的东西都用报纸或者布盖起来。
※出殡的时候打帆儿的长子在临出发上车去火化场之前要摔一个花盆。
※家里一个家族的人相继死亡不超过天的,要宰一只公鸡。过去老人死的时候,都应该是换好装古衣服(寿衣),然后在活着的时候躺在挺尸的床板上,让他知道自己即将死去。经常有的老人被换衣服搭上床板好几次都没死的。
※人死以后,岁数小的和晚辈要穿孝,有重孝和轻孝之分,现在还有很多家里不穿孝,只带黑箍。黑箍分男左女右,是死的是男的就带左手,死了女的就带右手。如果低一辈的人带黑箍只有一个“孝”字,低两辈的孙子孙女带一个红绒球,外孙子外孙女带一个蓝绒球。低三辈的带两个绒球。男的带孝帽子,女的带头箍,亲儿女头上要扎麻,男的有白布腰带,不能系扣,只能缠绕,然后一别。
※办丧事不能吃面条,也不能吃烙饼。一般就是米饭和馒头。
※去火化场之前口袋要带硬币(以前是铜钱,现在没有了),还有小馒头,有的还给一小缕麻。到火化场烧花圈的时候扔到火里。以前都是扔到坟坑里的。
※从火化场会来之后到家门口所有人都要迈火,豆子上面提到了,一般在门口点一盆火,每个人迈过去,然后有一个人发小糖馒头,有的还发一块冰糖或普通糖块。
天津的老例儿还是有很多讲究和由来的,一定要遵守哟~~~
(来源: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