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河南日报
编者按:年6月16日,河南日报以《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打造医学特色品牌》为题,刊发我校办学成绩。现将全文刊发如下: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打造医学特色品牌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位于中华汉字文化名城、中国食品名城、中原生态水城、豫中南地区性中心城市——河南省漯河市。学校始建于年,是全国较早进行西医人才培养的学校之一。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格为公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正确指导下,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党建高质量引领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应对医学教育改革浪潮,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学改革,秉承“诚朴精业”校训,主动服务“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一个目标,两个中心”(即实现“申本”目标,争创豫中南医学教育中心和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发展战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交出了优异答卷。
学校为教育部、原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级优质校建设单位,河南省“双高校”建设单位,首批获得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近年来,漯河医专不断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由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高职高专评价》公布的中国高职高专排行榜中,漯河医专在全国所高职高专排行榜中综合实力居第5名,年、年的该排行榜中,漯河医专综合实力分列第5名、第6名,这是该校连续三年,在全国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中位列第一。学校办学业绩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坚持质量立校擦亮人才培养底色
一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实施“课堂革命”,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坚持质量立校,在全国最早实行“严进严出、教考分离、弹性学制”等重要举措,严把毕业出口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学校积极打造“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工程,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三是准确把握“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人才的培养方向,在全国率先修订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三个习惯、三张处方”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运动习惯和饮食习惯,培养学生开具医疗处方、运动处方和膳食处方的能力,使学生不仅成为病人健康体魄的守护者和指导者,还成为健康生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全面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近年来,学校人才培养成绩突出,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项专业技能大赛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全校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从63.4%增长至96.1%。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和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位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在全国名列前茅。四是优化生源精准施策,招生就业屡创佳绩。年、年省内提前批、普通批录取分数线均居全省同类院校第一,浙江、河北、山东录取考生全部在本科线以上,其中口腔医学专业录取分数超本科线以上学生达到40%。五是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实质性开放性举办中外联合办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康复、影像、药学等专业实现专科—本科—硕士全领域贯通,补充了国内医学精英教育资源的紧缺。帮助有志于医学梦想的学子成长成才,全方位提供国际化发展平台。六是大力加强全科医生人才培养,对接多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的精准对接,深入推进“个性化指导,精准化就业”,近五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
坚持行业导向突出专业品牌特色
社会需求就是办学方向,学校积极对接社会经济发展,瞄准行业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特色专业学科,紧密对接优势产业链,推进专业发展转型升级。一是深入打造“中国护士”“河南口腔”专业品牌。在全国率先施行“中国护士”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全省首家开展“护理双语”教学,培养既具有西医护理的理论与技能,又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质和中国特色护理(按摩、推拿、药膳等)本领的复合型护理人才。二是积极服务公共卫生事业和大健康战略,培养公共卫生人才。学校敏锐把握行业人才需求,年积极申报预防医学专业,是河南省第一家设置预防医学专业的专科院校。深度对接健康产业需求,在全国首家培养具有医学基础知识背景的“月嫂”“母婴护理”技术技能人才,填补国内空白,不仅满足河南市场的需要,还走俏“北上广深”。三是全国首批开展“1+X”老年照护、母婴护理试点。学校是河南省医学专科院校中唯一获批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高起点谋划试点建设,开展“1+1+X”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学生毕业可取得毕业证、执业资格证,还能获得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适岗能力。四是构建“人工智能+中医药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组建“中医药大脑”教学团队,修订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运用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推动人才培养的现代化、科技化。紧贴“从治疗为主到兼具预防治疗、康养的全周期医学”新理念,注重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之优势,培养具有中医特色的“新医科”人才。
坚持人才兴校提升服务育人成色
一是深入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以“四有”标准为基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健全师德监督机制,把高校教师职业准则要求融入教师管理各环节。二是构建“全过程、专业化”辅导员培训体系。按照1∶的师生比例配备辅导员,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大辅导员队伍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学生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高效化。连续多年选派辅导员到国内知名高校学习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三是完善高层次人才分类引进模式。以重点学科和新建专业建设为重点,聘请美国哈佛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院校余名专家学者为双聘学科带头人,助力办学质量全面提升。四是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医院的专业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等资源进行整合,要求教师深入行业一线进行实践培训锻炼,医院两方面加大“双师型”教师建设力度。五是搭建全方位培训平台。建立教师发展轮训周期机制,创造利于教师提升的良好环境,促进教师对外交流,鼓励在职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六是分类完善职称评价标准。改进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机制,突出品德、能力、质量、贡献和业绩,树立人才评价的正确导向,破解“五唯”难题,保障师资队伍均衡发展。
坚持“产学研用”融合彰显服务地方本色
学校建有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中心,支撑职教能力、科技研发能力、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提升。一是学校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建有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有国家临床药物实验基地、豫中南首家生殖医学与遗传中心等。二是学校是全省唯一建有3个省级食品研究中心(河南省休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营养与健康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特医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专科院校,积极融入河南省食品产业“三链同构”工作,进一步明确食品与健康产品研发定位,在医学与食品结合方面开展科技攻关,逐步建立了食品加工研究、慢性病营养食品(特医食品)研究等领域的研发平台。学校与多家食品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在产品研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申报等领域深入合作,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形成学校服务地方产业的一个新生长点。三是建有豫中南首家临床医学专业国家级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承担豫中南地区国家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工作。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对地方与行业的贡献力。
来源:河南日报编辑/卫永强李明惠
审核/高素萍黄伦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