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人吃猫肉?古人早有尝试,《本草纲目》有答案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特别能吃,有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入侵物种都会想到找中国人帮忙看能不能吃光,中国的美食也让不少国外朋友心生向往。但猫这种动物非常常见,却没见到有几人会吃。这是为什呢?如果说因为部分人将猫视做宠物、亲友,不忍心吃猫肉,那被我们视为人类最好朋友的狗却有不少人在吃!其实在物资比较匮乏的古代,人们早就尝试过将猫肉做成食物,但现在我们没有见到吃猫肉的群体存在。原因李时珍早就告诉了我们。在《本草纲目》中我们能够看到猫肉性温热,味酸,无毒的记载。根据这段记载我们就明白,猫肉口感是酸的,入口味道很不好。所以吃的人本身就少,后来物资丰富了就更不愿意吃了。中国人不吃猫肉的另一种可能原因是文化的影响。在中国文化中,猫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尤其是黑色的猫容易招惹坏事,且十分记仇。所以虽然依靠现在的烹饪技术完全可以去除猫肉的酸味,中国人还是不敢轻易去尝试吃猫肉。最后,很多人养猫就是为了抓老鼠,老鼠身上有非常多的细菌和病毒,历史上很多瘟疫就是由老鼠传播的。根据我们的生物知识,我们能了解到,猫身上积聚的病毒等只会更多。如果有人吃了猫肉,医院了。当然,古代人不懂什么细菌病毒的,他们只是觉得吃老鼠的猫很脏罢了。其实我们吃什么,早就成了一种文化和风俗的基因古代人不吃或少吃的食物,我们现代人接受程度也不高。像是西餐最早引进我国是,去吃的也就寥寥几人。而我们向来没有吃猫肉传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真的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