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属于高温品种,低于28℃不出菇,近年发现,高温季节短暂的27℃以下,依然可以生长,草菇作为“南菇北移”的代表种,在北方地区的种植很多年,多在6~8月栽培出菇。但由于草菇的耐贮耐运性差,而保鲜技术又无突破性进展,故市场上难得见新鲜草菇出售,部分生产者采取联系诸如酒店等消费层次较高的单位进行直销的方式,而大多生产者则采取交由收购商或自行盐渍处理,然后等待销售的方式。时至今日,草菇的保鲜一直在困扰着广大菇农朋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时下继续维持清水菇、盐渍菇销售的基础上,也是影响人们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曾几何时,香菇的收购价低于1.60元,低于其生产成本,也大大低于人们的预期。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世界经济的全面复苏,草菇作为国际市场上唯一具有“中国蘑菇”之誉的品种,交易量必将会越来越大,我国的草菇生产也将随之大幅增加。草菇在全球市场主要交易品种之一;适应基质广泛;耐高温、不耐低温;生长速度快;口味特好;生产周期短;子实体老化快;不耐储运。
1.基料配方配方一:麦草(稻草)千克,麦麸25千克,过磷酸钙8千克,尿素1.5千克,石灰粉12千克,石膏粉4千克,菇病消6克,配方二:玉米芯千克,过磷酸钙8千克,尿素2千克,石灰粉10千克,石膏粉4千克,磷酸二氢钾1千克,菇病消克,废棉千克,棉籽壳50千克,过磷酸钙8千克,尿素1千克,石灰粉8千克,菇病消克,四:菌糠千克,棉籽壳千克,麦麸2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石灰粉8千克,石膏粉5千克,磷酸二氫钾1.5千克,尿素15千克,猫病消,,还可利用其它作物秸秆类作为主要原料进行栽培。
2.基料处理研究证明,以麦草或稻草为原料时,不需进行堆酵处理,直接生料播种即可;只要将原料充分泡透水,即可直接铺料播种,基本方法是:选新鲜、未淋雨、无霉变的麦草,投入水池,按麦草重量的2%撒入石灰粉,然后灌水至没过麦草,约2天左右,即可泡透。无现成的水池可用时,可就地挖深约2米大坑,铺上塑料薄膜,堆上麦草并按配方撒上石灰粉,料堆上边铺一层塑料薄膜后形成凹陷,拉上水管,站在上面边踩边灌水,灌水的目的,是在料堆最上部形成重力,以免下部灌水时将麦草浮起。此后往麦草中灌水。泡透后即可使用。该法的优势,不用专门修建水池,但麦草pH值偏低,解决办法:铺麦草时,即较配方比例稍多加入石灰粉,也可在泡透后,再喷洒石灰水予以补充或调整。
使用废棉渣、玉米芯等原料时,则应进行堆酵处理,方法是:将原料加水充分拌匀,建成宽1米、高0.8~1米、长度20米以内的长形料堆,从堆顶用木棍扎孔至地面以利增氧发酵,孔距30厘米左右;料堆上插温度计至堆内20厘米处,当料温达到60℃时,即行翻堆,翻堆的原则是“内外相调,上下换位”,目的就是将料堆中所有的基料均经过相同温度,
基本操作是:首先将料堆表面厚约2~3厘米的边料刮下其次,将料堆顶部约1/3高度的料铲于一边;第三,将料堆中部高温区的料作为新建堆的堆底,然后分别把原堆料表层刮下的料、料堆顶部的料等逐层翻于新堆上,最后,将原堆底层的料翻于新堆顶部,稍拍实打孔,任其发酵即可。
一般可进行3次翻堆,约需5~6天时间。使用玉米芯或玉米秸秆等原料时,可进行4次翻堆,以防发酵不好,播种后料床产热,造成烧菌。还有一种堆酵处理的方法,就是拌好料后,建大料堆,约4~5天后,从料堆中间高温区内取料使用,将剩余基料加水拌匀,建堆后继续发酵;该法适用于连续的不间断生产,一般农户不宜效仿。完成发酵处理或浸泡后,方法同双孢菇、平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