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气温高、湿度大,适合致病微生物繁殖,食物很容易腐败。加之苍蝇叮咬,污染食物,一旦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就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其实,微生物污染只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一种,下面我们对食源性疾病进行一个总体的认识。
一、什么叫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二、食源性疾病的分类
一是按疾病分为4类:1、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2、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3、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口蹄疫)、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4、因二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二是按致病因子分7类:1、细菌性食源性疾病;2、食源性病毒感染;3、食源性寄生虫感染; 4、食源性化学性中毒;5、食源性真菌毒素中毒;6、动物性毒素中毒;7、植物性毒素中毒三是按发病机制分2类:1、食源性感染2、食源性中毒
三、食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患者食入有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半小时至24小时内出现乏力、发热、头痛、出汗、寒战、关节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水样便、脓血便),体重减轻、脾肿大,若由肉毒素收起,可有复视、视力模糊、麻痹等症状,患者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来源:食安中国网)
免责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