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也称“踏青节”、“寒食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每年公历的4月4至6日。顺便小编也“卖个书包”: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其实我们可以把老祖先流传下来的二十四节气看作中华民族自有的“阳历”,因为它和国外使用的阳历都是以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计算和划分的,自然区别不像阴历与阳历间这样大。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就成了我国流传至今的重要节俗。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春养肝,阳气上升,养阳、防风是这阶段的重点,又加上此时雨水多,湿气重,脾胃易虚,人易疲倦,贪睡,所以我们就应该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不要吃太肥腻的东西,多甜少酸,“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万物生发,此时可多吃豆芽、椿芽、春笋等绿色蔬菜,推荐汤品:“猫爪草煲猪瘦肉”。
今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广州光孝寺住持明生在两会上建议将“清明节”设为“全国素食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正悄悄地发生变化,素食已经不再是宗教信仰者的专利,许多非宗教信仰者出于健康、环境保护及人道方面的考虑,也奉行素食。
美国国家科学院杂志年的研究报告指出,人们如果能养成少吃肉类多吃蔬果的好习惯,那么到年全球每年的死亡人口将减少数百万,还能有效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每年医疗保健成本也将节省数千亿美元。所以应该倡导全民素食。
根据儒家的孝道,在清明这一天,我们要素食布衣,以表孝道。若将清明节确立为“全国素食日”,它将不再是一个局限于祭祀先亲的纪念日,它变成了一个具有普世价值的、和所有人发生关联的重要日子,从我们中医养生的观点来分析更是意义重大!
《清明》
---杜牧(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找经络、查穴位,北京最权威的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