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养生节气。春暖花开,草木萌动,天青地明,万物欣欣向荣,清明时节浅然而至。所谓清明,即清淡明智之义。《历书》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大约始于周代,后逐渐演变成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
清明节扫墓其实是清明节前一天,原来寒食节的主要活动内容。寒食节相传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十二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
一、注意“病从口入”
而多变的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发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此时又是呼吸道传染病,如白喉、猩红热、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膜炎等的多发季节,因而要认真注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以及尽量少出入公共场所,尤为注意“病从口入”。
二、忌食“发物”
此节气亦是多种慢性疾病易复发之时,如关节炎、哮喘、精神病等,因而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发的食物,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羊肉、公鸡等,可适当吃些凉性食物,因此“寒食节”也有一定的养生道理。
宜食物有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鹌鹑、鹅肉、蚌肉、河虾、螺蛳、鸡蛋、韭菜、芫茜、莴笋、淮山、苹果、橘、马蹄、梨、桃、荞菜苗等。养生的汤品宜红萝卜竹蔗水、胡椒煲猪肚、川芎白芷炖鱼头、韭菜滚狗肚鱼、鲜土茯苓煲猪展、咸菜滚黄沙蚬、猫爪草煲猪瘦肉等。
三、心情舒畅、动中有静
同时这个节气又是高血压的易发期,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如太极拳等锻炼方式;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引起屏气,而引起血压升高。
四、换衣不宜过早:
俗话说“二月乱穿衣”,说的是清明节前后,因为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早上出门上班时穿一件风衣,注意保暖,中午感到热时,可脱掉,晚上下班回家再穿上,这样就会有效预防感冒。所谓“春捂”也是这个意思,直到清明过后,四月中旬才可换春装。当然,“春捂”的过程也应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决定衣服增减。一般来讲,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生发,抵御外邪侵袭,才有助于身体健康。
五、悲伤莫要过度: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通过祭祖和扫墓活动来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当看到亲人的墓碑,许多人难免睹物思人,悲痛万分。此时此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不过,悲伤过度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很严重的,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更应控制情绪,以防旧病复发。另外,春季又是多种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再加上清明扫墓容易使人情绪低落、抑郁,诱发精神疾病。因此,清明前后人们不要过于悲伤,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舒畅的心情。
六、防高血压复发:
清明节前后,人们的情绪波动较大,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病的中老年人,由于过于怀念亲人,寝食不安,极易造成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当尽快减轻和消除异常情绪反应,保持情绪稳定。可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拳运动,转移思维。还应避免负重活动,以免引起屏气而致血压升高等。
七、养生重在养肝:
传统的养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意思是说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所以,春季的养生保健方法应以养肝为主。如果肝功能正常,人的气机就会通畅,气血就会和谐,各个脏腑的功能也能维持正常。因此,清明养生重在养肝。调养肝脏有“养肝”和“清肝”之分。具体方法有多种,如以肝养肝、以味养肝、以血养肝和以菜养肝等。
八、饮食清补为主:
清明,正是冷空气与暖空气交替之际,亦日渐趋暖,所以天气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阴雨绵绵,人体常会出现四肢麻痹,在汤品调理中,除了要利水渗湿外,还要适当补益,因而养血舒筋最为重要,特推荐桑葚薏米炖白鸽(桑葚20克,薏米30克,白鸽1只,姜、盐、香油少许,文火炖2小时)作为食补佳品。饮食要清淡,应定时定量,限盐,补钾,以清补为主,多吃蔬菜、水果,以防上火。可多吃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脏、通血脉;山药健脾益肺。
清明时节由于天气尚未很快转暖,餐桌上御寒食物也不会退出,易”发“食物很容易导致上火。此时在饮食方面因尽量避免食用热性食物,少吃辛辣助火食物。这些性热食物同时还有”发散“的作用,多吃容易消化不良,还会对睡眠产生影响,引起皮肤过敏,甚至引发皮肤病。
想要降火,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多喝水,将体内的”火气”通过新陈代谢排除体外。味苦之食具有抗菌、解毒、去火、提神醒脑、缓解疲劳之功效。不过要注意适量,否则引发胃痛、腹泻,年人和儿童大多脾胃虚弱,更应该引起注意。另外,还有脾胃虚寒、大便溏泄的病人也不宜吃苦味的寒性食品。
清明时节宜少食竹笋清明时节正是竹笋上市之时,竹笋虽鲜美,但不宜多吃。
第一,由于竹笋性寒,滑利耗气,多吃使人气虚;
第二,竹笋属于发物,有诱发慢性疾病的可能。《本草从新》记述:“虚人食笋,多致疾也。”也就是气虚的病人吃了耗气的竹笋会加重气虚的病状,更加虚弱多病;第三,吃笋可能引起咳嗽,从而诱发哮喘;第四,竹笋中所含的粗纤维不易消化,很容易造成肠胃不适,甚至出血症状。
保护肝脏多食银耳银耳具有保护肝脏,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之功效,还具有提高人体抗辐射、抗缺氧的能力,是饮食养生滋补佳品。
枸杞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功效,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目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强筋健骨延年益寿可吃鲶鱼鲶鱼刺少,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并具有强筋健骨、延年益寿的养生功效。不过鲶鱼的鱼卵有毒,因此鲶鱼处理时一定要清理干净,否则容易中毒。
蒜香鲶鱼:材料:蒜瓣,鲶鱼,豆瓣酱,植物油,料酒,盐,葱段,姜片,泡椒段,白砂糖,酱油,醋,水淀粉,高汤等。制作:(1)鲶鱼处理干净后切段;(2)蒜瓣放入碗中加盐、料酒、高汤、上笼蒸熟;(3)炒锅放油烧热,放入鲶鱼炸至表面金黄;(4)原锅留底油,放入豆瓣酱炒红,倒入高汤,大火烧沸;(5)再放入鲶鱼和全部调料,大火煮沸,小伙熬煮至鱼熟入味;(6)再放入蒸熟的蒜瓣,烧至汁浓时,将鱼捞出;(7)锅中原汁加粗,葱段,水淀粉勾芡,烧再鲶鱼上既可食用。起居养生、返璞归真清明时节气温回升,人尽量不要在家中待太久。俗话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因此要早睡早起,到树林河边散步,郊外踏青,徜徉于绿草之中。人类的健康长寿,除多种因素除外,还有赖于新鲜的空气。生活在森林、海滨的人们,由于经常呼吸到含负氧离子较多的清新空气,所以细胞的生命力活跃,老化期推迟,体内新陈代谢加快,机体抗病能力增强。
但到郊外踏青、郊游,运动一定要适度。春季往往人们有春困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参加锻炼不可一下子进入活动高潮,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循序渐进,不能因为气温合适而使运动的时间不规律。其次还要注意卫生与保暖,运动后要勤洗衣服,不要立即吹风或者冲凉水,防止感冒等疾病危害健康,不要暴饮暴食,以免增加肠胃的负担,导致肠胃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