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初期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03/5813045.html
在《史记·郦食其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王者以人民为天,人民以食为天”,民以食为天就这样流传了下来。从古至今,食物都是人们生存或者成事的根本,在古代领兵打仗时,就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说法。
而现代中国的绝大多数人工作,虽说不是单纯为了吃饱饭,但是也是为了养家糊口,万变不离其宗。由此可见,食物对人类或者其他生物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它跟空气一样,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好几次饥荒。在小说《白鹿原》中就有一段的背景是闹饥荒的。说是有个女人在半夜睡得迷迷糊糊时,听到自己丈夫跟公婆在窃窃私语,本来以为他们是在偷偷吃东西,结果趴窗户上一听,自己的公婆竟然是要劝自己的丈夫将自己杀死吃掉!
女人只好偷偷跑回家,跟自己父母说了这件事后,又听到母亲跟父亲商量说:”反正别人也是样将她杀了吃的,不然我们自己把她吃了吧“,她听到这话直接从床上掉下来吓疯了。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在想是不是陈忠实先生言过其实了,于是我去问自己的祖母,结果祖母告诉我,那其实就是历史,挖野菜,啃树皮,吃“观音土”是常事。于是我便产生了一个疑问,既然没得吃,那为什么不去河里抓鱼虾吃呢?
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太天真了。在古代的时候,遭受饥荒的百姓们之所以啃树皮或者饿肚子都不去抓鱼虾,是因为这事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简单。首先,在饥荒发生之时,对常年居住在山中的人民其实影响不是大,因为他们的居住环境物产丰富,除了可以吃野果,更可以打猎。
可是居住在其他地方的百姓们就没有这样好命了。比如说居住在北方平原地区的人们,农作物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在古代,他们往往需要交纳各种繁重的赋税以及地主昂贵的租金,因此即使在正常年份里,他们最多也是勉强果腹,根本就不会有余粮。在天灾年份,造成饥荒时,他们只能饿着肚子去挖野菜跟刨树根。
现在的人经常会用“吃土”这个词来调侃自己没钱,殊不知,那个年代的他们,是真正会饿到吃土的,在政治清明的朝代,获取可以获得国家的救济,但是在政治腐败的年代里,国家下播的钱粮,也都被一层层的官员克扣了。
从地理位置来看呢,我国粮食的主要生产地集中在南方跟东北地区,南方河流分布密集,造成饥荒的可能比较小,但是北方人口多,河流分布比较少,因此在历史上产生过好几次大饥荒。河流分布少,那能抓鱼虾的机会自然也就少。
除此之外,多数灾民都在后期都饿的没有力气动弹,更别说是游泳,当时的养殖业并不发达,河中即使有鱼虾,数量也非常少,根本不能满足庞大灾民队伍的需求。有时候灾民在水中捞一天也找不到一条鱼,因此便直接放弃了这条途径,转而选择更加方便的挖野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