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还关心着我的朋友,让我还有心力看书。
第40本《抗癌真经》
这本书据说是六代中医世传人治各种癌症的秘方,这里我就只发出来乳腺癌的方子。
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发怒,悲伤,思念,恐惧,惊吓,寒冷,热(热则气泄),所以不要惹病人生气很重要,如果情绪开朗,心态平和,癌症不药而愈的例子也是有很多的。
再一个,如果人的涕泪蓄积大量的有毒的废物无法排出,大小便不顺畅,口味差,睡眠差,精神状况委顿,体质不断下降的话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我个人认为调整好自己的代谢很重要,顺应自然规律生活着,一直能为自己补充好水分和营养。
以下为书中的原文:
中医治疗乳腺癌采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方法将乳腺癌分型,分别予以不同的药物治之。
对肝郁气滞,常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忧郁少言、性情烦躁、多愁善感、长吁短叹,胸胁胀闷,小腹胀鼓,经前期乳房作胀,乳房肿块、皮色未变,舌苔薄黄、脉象弦的患者,中医采用疏肝解郁、理气消瘤的方法予以治疗。中药方用“逍遥散”加减,药用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瓜蒌30克、夏枯草克、海藻50克、甘草10克、橘叶15克、青皮15克、香附12克疏肝解郁、理气散结;黄药子12克、山慈菇10克、蜂房10克、炮甲珠25克并配合消瘤丸克瘤解毒。
对冲任失调,常表现为经期紊乱,经前乳房胀痛、经后胀痛减轻,或婚后不孕、或生育过多、或提早绝经,舌苔薄白、脉象濡细的患者,采用调理冲任、理气化痰、克瘤解毒的方法予以治疗。药用仙茅12克、巴戟天12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瓜蒌25克、海藻50克、王不留行60克理气化痰、调摄冲任;用黄药子12克、龙葵30克、山慈菇10克、守宫3条克瘤解毒。若患者气血衰弱,可酌加熟地黄、鸡血藤、黄芪、党参;若患者常感胸腹满闷、恶心欲呕者,可酌加法半夏、竹茹、豆蔻、生姜等。
对瘀毒内阻,常表现为乳癌溃烂处流黄水或血水,疼痛剧烈,舌苔黄薄,脉象弦数者,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方
予以治疗。药用黄连10克、黄芩15克、黄柏15克、知母10克、蒲公英30克、山慈菇10克、半枝莲25克、白花蛇舌草克、金银花25克清热解毒;用桃仁12克、莪术30克活血化瘀。对疼痛剧烈者,方剂中可酌加乳香、没药、延胡索、白芍,并吞服徐长卿,每次3克;对出血不止者可加地榆炭、生蒲黄、藕节炭、棕榈炭等份入煎;对心烦失眠者,酌加柏子仁、远志、酸枣仁。
对气血衰竭,常表现为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面色苍白、饮食不振,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补气养血、调理脾胃为主的方法予以治疗。中药方用“人参养荣汤”加减治之,药用生晒参6克、黄芪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20克、熟地黄20克、五味子15克、炙甘草10克、丹参15克、茯苓15克、陈皮15克、苍术15克、白术15克、扁豆15克、山药15克补气养血,健脾益气。若有发热者酌加白英、猫须草、半枝莲清热解毒;若乳癌患者出现肝肾阴虚现象,可在服药同时配服六味地黄丸,每日3次,每次4丸。
对手术、放疗或化疗后患者,有口苦口干、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四肢乏力等肝郁脾虚之证,中医多用疏肝健脾的方法予以调理。药用柴胡10克、郁金10克、党参10克、甘草1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砂仁10克健脾疏肝;白花蛇舌草30克解毒清热。若乳腺癌有复发倾向者,可酌加山慈菇10克、土贝母15克、夏枯草90克、法半夏15克、漏芦25克、蛇蜕15克、猫爪草25克、橘叶15克、莪术25克,或口服消瘤丸。
对手术、放疗后导致上肢静脉回流受阻、臂丛神经及肌肉损伤所出现的上肢、肩部肿胀坚硬、麻木、胀痛、活动受阻的患者,可用蜈蚣、茯苓,酌加泽泻、薏苡仁、红花、丹参;若口苦明显,爱发脾气,可加黄芩、栀子。对难入睡、睡不沉、易醒者,可酌加何首乌、炒酸枣仁、百合、五味子、合欢花;对化疗后白细胞下降者,多重用党参、白术、黄芪;食欲下降,不思饮食上腹闭满者,应酌加藿梗、紫苏叶、佩兰、陈皮、厚朴;对心悸出汗者,可酌加何首乌、枸杞子、黄柏、生地黄。
从许多临床病例中,中医发现乳腺癌患者手术后采用中药治疗有很好的疗效,不仅可防止癌瘤的复发和转移,也有益于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作息。如临床使用健脾益气的方法,能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改善患者乏力、少气、食欲不振的症状;疏肝理气的方法能改善患者心烦易怒、口干口苦、两胁胀满等肝郁症状;健脾疏肝配合活血通络的中药,对手术、放疗后人体局部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遭受损伤所造成的上肢及肩颈部肿胀、麻木、疼痛之症有很好的改善。许多坚持不怕苦,持久1年甚至数年服药的患者,肿胀、麻木、疼痛逐渐减轻直至完全消除,僵硬的肌肉慢慢变软,皮肤也渐转红润,基本上可享受正常人的生活。
年8月4日,笔者在马六甲义诊时,曾遇到陈姓妇女,年已53岁。其右乳房外上方长了一个鸡蛋大小的肿块,质地坚硬,凸凹不平,表面已呈橘皮样,且不能移动,乳头内陷,右边腋下淋巴结亦长一肿块。患者曾化疗3个月,身体衰弱,常头晕气喘,吃不下东西,精神几乎崩溃。经过开导,患者建立起自信心,配合服用中药半年多,乳房肿块全盘脱落,腋下肿大的淋巴结亦消失,精神状况改善,饮食也趋于正常。后经中药调理近5年,身体一直正常。
1.清热解毒法:在清热解毒的中草药中,有许多具有抗癌作用,如人们所熟悉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猫须草、重楼、天花粉等。一般中、晚期乳腺癌患者都会出现毒热内蕴或邪热瘀毒症状,此时,中医师辨证后用清热解毒法并配合中医其他治疗法结合治疗,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如乳腺癌患者所出现的口干、发热、癌肿胀痛等症状,中医多在方剂中加入天花粉。现代药理显示:天花粉所含的天花蛋白对动物乳腺癌、组织细胞肉瘤腹水型、瓦克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促进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2.活血化瘀法:历代中医学家都认为,肿瘤与瘀血有关,瘀血也是乳腺癌的诱因之一。正确运用活血化瘀的中草药,不但能改善乳腺癌患者的“高凝状态”,使癌细胞处于抗癌药及患者本身的免疫活性细胞的抑制之中,而且能降低体内血小板的凝聚,减少肿瘤的转移,有利于癌肿的控制与消退。例如,中医治疗乳腺癌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莪术、三棱、生大黄等都具有相当不错的效果。
3.扶正祛邪法:历代中医学家皆认为,当人体正气亏虚时,邪气才能乘虚而入,即致病因子得以发挥作用,导致癌症的发生,继而侵袭其他正常组织而出现扩散及转移。现代医学也认为,当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癌细胞才得以生长及发展,中医的扶正祛邪法,是匡扶人体的正气(免疫功能),来歼灭体内的癌肿。
4.软坚散结法:中医理论指出,对坚硬如石的肿瘤,“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此法与其他疗法结合,可增强清除癌肿的效果。如中医在治疗癌肿时,常用昆布、海藻、三棱、莪术、炮甲珠、红花、桃仁、水蛭、虻虫、麝香等配合其他抗肿瘤药,可增加消除肿瘤的效果。
5.化痰祛湿法:中医认为,许多肿瘤是人体内痰湿凝聚所引起。因此,化痰祛湿法在中医治疗肿瘤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但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使肿块逐步消退。需要说明的是,中医所指的“痰”有两种含义,即狭义的痰和广义的痰。狭义的痰一般是指肺部渗出物和呼吸道的分泌物,如咳嗽吐出的痰或呕恶而出的痰。这种“痰”比较容易被人们察觉和理解,以致有人将狭义的痰称之为“外痰”。广义的痰是指由于机体气机郁滞或阳气衰微,或情怀不畅,不能正常地运化津液,使体液停留积聚,逐步蕴结而成。由于广义的痰不容易为人们所察觉,病变和临床症状由内向外,即先有痰气或痰瘀内结而后发病,故有人称广义的痰为“内痰”。中医在治疗癌症中所用的牛黄、龙葵、重楼、瓜蒌、守宫、黄药子等中药都有祛邪除痰的作用,配合其他的抗肿瘤药,可使癌肿逐渐消退。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