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养生之清明养生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万物皆

洁齐而清明

清明,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温上升,中国南部雾气少,北部风沙消失,空气通透性好),因此得名。”时间:太阳位于黄经5度,三月初一前后(公历约4月4-6日)交节。

三候:清明所属三候为“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为冬至之后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延续十天左右。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趣味活动

在传统文化中,清明节是由“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三者共同融合而成的重大节日。在清明习俗中,祭奠和嬉游的传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但寒食节所蕴含的“饮食文化”往往被人忽略。专家表示,清明节不像其他中国传统节日一样有统一的饮食品种,各地的清明饮食各有偏好,内涵也更加丰富。

北方的清明饮食主要是糕饼、冷粥,南方地区主要是一些应时应景的时令食物。上海江浙一带居民有吃青团、吃藕的习惯,而两湖、四川盆地的部分居民则有吃粽子的习俗,既可以用于上坟祭祖,也可以在出游时自己食用。

饮食养生

清明是慢性疾病好发的时节

这个时节很容易“肝旺”,肝气特别旺就会克土,这时对脾胃就不好,所以饮食上就要特别注意。

饮食清淡少吃发物

这时候是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发的季节,如果这时节再吃发物的话,很可能诱发这些疾病的发生,所谓“发物”,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因此像羊肉、狗肉这些食物要适当少吃,饮食还要以清淡为主。

宜食物有粳米、芝麻、花生、赤小豆、糯米、鹌鹑、鹅肉、蚌肉、螺蛳、鸡蛋、韭菜、芫茜、莴笋、淮山、苹果、橘、马蹄、梨、桃、樱桃等。养生的汤品宜红萝卜竹蔗水、胡椒煲猪肚、川芎白芷炖鱼头、韭菜滚狗肚鱼、鲜土茯苓煲猪展、咸菜滚黄沙蚬、猫爪草煲猪瘦肉等。

2饮菊花茶散冬季寒邪

清明时节,天气温暖、阳气生发,传统养生学认为“春与肝相应”,因此春养肝常保健。此时可选择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饮用,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借此将一个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散发。

3肝郁化火可服安宫牛黄

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现代人工作都很紧张,经常熬夜,导致肝火旺的人很多。工作特别累的人容易形成肝郁化火的体质,很多人单纯靠饮食来调节力量不够,这时就需要服用一些力量大的苦寒药。比如我们中医比较有名的安宫牛黄丸,如果确定属于这种体质,这个时候吃是最好的。当然安宫牛黄丸是一个急救药,并非人人适合,一定要医生经过辨证才可以服用。

4心脑血管药物需减量

现在心脑血管疾病也是好发季节,在冬天的时候血压容易升高,从这个季节开始由于天气变热,血管舒张,血压慢慢就趋于正常了,所以这时所服用的降压药物用量就要做适当的调整,包括一些扩张血管的药物,就要看看是不是需要减量。

起居养生

易动不易静

平肝保暖不放松

无论是扫墓还是踏青,都应做好保暖工作,最好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防止外邪的入侵”。孕妇、老人和身体虚弱的人扫墓时更要注意保暖和休息。清明时节,风比较干燥,加上人体内肝火旺盛,内外相结合,就容易出现口干、鼻干等症状,在外出时,除了保暖,还要多饮水。饮食方面,以平肝补肾润肺为主,以健脾扶阳祛湿为食养原则,姜、葱、韭菜宜适度进食,要避免吃燥性、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辣椒等,多吃新鲜上市的果蔬。

2着重护肤和胃

明时节正是植物性日光皮炎的易发季节,绝大多数野菜含有光敏性物质,容易引发皮炎。光敏性强的野菜有马齿苋、芥菜、灰菜、马兰头和红花草等。如果本身就有光敏性疾病,或曾被晒伤,以及有红斑狼疮者,在外出踏青时最好不要过多食入野菜。如食入较多野菜,最好不要晒太阳,否则皮肤会像暴晒过一样,满脸通红、火辣辣地痛,甚至会起大水疱。

从清明节开始,虫类的活动开始活跃,到野外应避免深入草丛,最好穿着长袖衣裤及长靴,束紧袖领及裤脚口,避免皮肤暴露。春季也是花粉过敏症高发期,有过敏体质的人到野外扫墓应戴好口罩、墨镜。外出踏青,尤其是带孩子出行的,注意不要随意采摘食用不认识的野菜、蘑菇。

3运动不易过量

这个季节并不主张人们大幅度地“动起来”。老年人活动时心率应不超过05次/分钟,呼吸应不超过24次/分钟,中青年因人而异适当放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贫血、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以及处于结石活动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强登山。而且,登山也要考虑个人的体力和身体素质,很多人平时很少锻炼,不要逞强好胜一鼓作气地爬上去,以免发生意外。

4凭吊先人,悲伤要有度

在扫墓时情绪千万不要过分激动,以免产生幻觉,导致精神错乱或脑溢血等。特别是老年人在扫墓时,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另外,春季本来就是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高发期。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劳累或伤心,要多提醒自己稳定情绪,扫墓时最好有亲人陪伴。

特色推介

“明前茶”清明养生佳品

“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明前茶细嫩品质好,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有养肝清头目、化痰除烦渴的功效。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喝明前茶可以清肝火

中国人有个老习惯喝“明前茶”,明前茶比较贵,像龙井、碧螺春等,为什么要喝明前茶呢?因为这个时候的茶可以清肝火,甚至我们可以适当喝一些菊花茶,它们可以养肝明目,对一些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很有好处。但是这些都属于绿茶,过量饮用会伤脾胃,对于寒性体质的人来说,或者脾胃虚寒的人就不宜多喝。

2

冲泡明前茶水不要用沸水

有好茶叶还需正确的冲泡方法,专家教大家如何冲泡明前茶。刚炒制好的明前茶最好不要马上喝,新茶要先放上一到两个星期,味道会更好。经过适当的存放,不仅可以去掉“火”味,而且还可以降低干茶的水分。例如新炒制的龙井茶要放在放有生石灰的缸中干燥,去火,经过一个星期左右存放,泡出龙井茶才能达到“色绿”、“汤清”、“香高”、“味醇”的品质要求。

3

冲泡明前茶水不要用沸水

由于明前茶都比较细嫩,一般以80度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才能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中营养成分也较少破坏。

4

最好选用玻璃杯冲泡

明前茶不仅要求汤绿,味鲜,香气馥郁,而且还要求形美,龙井茶的干茶外形要“扁”、“平”、“直”,碧螺春干茶外形要“卷曲成螺”、“满披白毫”等等。

5

要放入冰箱冷藏室保存

普通人每天茶量3~4克足够了,买一斤绿茶能喝上半年,这期间,要如何保持绿茶的鲜爽呢?

、坚持少买、勤买的原则。

2、少量的茶叶存放于避光、低温、干净无异味的环境中即可。

3、量多且是不同品种的绿茶,要放入冰箱冷藏室保存。但茶叶善吸味,所以要与其它食物分开保存。短期储存茶叶的器皿:紫砂罐、砂罐、锡罐、瓷罐。

6

茶叶并非越嫩越好

有一种偏向,误认为茶叶越早越好、越嫩越好,甚至只采一个单芽。实际上,优质茶叶,并非越嫩越好,采摘幼嫩细小的单个茶芽制成的芽茶,外形确实美观,但就内含物的丰富程度而言,是不及一芽一、二叶的。所以有着悠久的历史的龙井茶,其特级茶的原料就是一芽一、二叶,从不采摘单芽作为原料的。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那里最好
治好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zhuacao.com/mccj/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