豨莶草XixiancaoSIEGESBECKIAEHERBA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豨莶SiegesbeckiaorientalisL.、腺梗豨莶SiegesbeckiapubescensMakino或毛梗豨莶SiegesbeckiaglabscensMakino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主产长江以南各地。采收加工夏、秋二季花开前和花期均可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性状鉴别本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长30~cm,直径0.3~1cm;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紫棕色,有纵沟和细纵纹,被灰色柔毛;节明显,略膨大;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带绿色,髓部宽广,类白色,中空。叶对生,叶片多皱缩、卷曲,展平后呈卵圆形,灰绿色,边缘有钝锯齿,两面皆有白色柔毛,主脉3出。有的可见黄色头状花序,总苞片匙形。气微,味微苦。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肾经。性能特点本品苦燥辛散,寒能清解,入肝、肾经。善祛筋骨间风湿而通经络,能清热解毒而消肿,治痹痛肢麻、中风不遂或脚弱无力,无论寒热皆宜,属热者当生用,属寒者宜制用;而治疮疡肿毒及湿疹痛痒,则惟宜生用。兼能降压,治高血压肢麻者宜投。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降血压。主治病证(1)风湿痹痛,肢体麻木。(2)中风手足不遂。(3)痈肿疮毒,湿疹瘙痒。(4)高血压病。配伍豨莶草配臭梧桐:豨莶草性寒,功能祛风湿、通经络、降血压;臭梧桐性凉,功能祛风、除湿、活络、降血压。两药相合,既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痹痛筋脉拘麻;又降血压,治高血压病。若为风湿痹痛肢麻又兼高血压者用之最宜。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治风寒湿痹宜制用;治热痹、痈肿、湿疹宜生用。使用注意生用或大剂量用易致呕吐,故内服不宜过量。故事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残暴无道,导致各地叛军、军阀混战,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大批百姓举家南迁,由于一路上粮食被部队征收,大部分难民都食不果腹。逃到江南的难民,由于水土不服,加之南方气候潮湿,大部分难民都出现了四肢关节疼痛等症状。处于战乱时期的人们,由于缺医少药,而且缺少粮食,因此大部分难民即使逃到了南方,能够活下来的也只有一小部分。这活下来的难民也大都患有四肢关节疼痛等病。在逃难的人群中有一对孤苦伶仃的母子俩。母亲由于四肢关节疼痛,已经不能行走多日了,且又长期吃不饱,已经是奄奄一息。瘦小的儿子,看着奄奄一息的母亲,悲愤不已。他决定让母亲在离世之前吃上一顿好的,于是就独自一人去村里讨饭。由于粮食已经被军队征收了,他在村子里转了整整一上午都没有讨到一粒粮食。正当他失望之时,无意中看到有一头小猪在啃食路边一株长着黄白色小花的野草。看到这一幕,他想,既然猪能吃这种草,那么人也肯定能吃。于是他摘了一株尝了一下,除了感觉有点苦,味道也不是特别难吃。于是,他便采了很多野草回去,用水煮了给母亲吃。母亲吃完野草后,四肢疼痛的症状竟然渐渐地好转了,这让母子俩惊喜万分。于是他们便把这种草能治疗四肢疼痛的作用告知了其他难民,其他难民纷纷按照他们说的去找这种野草吃,吃后不仅能填肚子,还治好了他们四肢关节疼痛等毛病。由于这种草原本是猪吃的,所以他们都把这种草叫做肥猪草。这肥猪草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豨莶草,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解毒的功效,用来治疗风湿痹痛、筋骨无力、腰膝酸软、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风疹湿疮等病。 往期精彩初心中医中药——《血竭》
初心中医中药——《莪术》
学习中医中药——《蔓荆子》
学习中医中药——《三棱》
学习中医中药——《骨碎补》
学习中医中药——《水蛭》
学习中医中药——《半夏》
学习中医中药——《禹白附》
学习中医中药——《斑蝥》
学习中医中药——《雷丸》
学习中医中药——《皂荚》
学习中医中药——《白芥子》
学习中医中药——《天南星》
学习中医中药——《猫爪草》
学习中医中药——《白前》
学习中医中药——《川贝》
学习中医中药——《浙贝母》
学习中医中药——《竹茹》
学习中医中药——《瓜蒌》
学习中医中药——《前胡》
学习中医中药——《鲜竹沥》
学习中医中药——《苦楝皮》
学习中医中药——《天竺黄》
学习中医中药——《胖大海》
学习中医中药——《桔梗》
学习中医中药——《昆布》
学习中医中药——《海藻》
学习中医中药——《黄药子》
学习中医中药——《礞石》
学习中医中药——《香附》
学习中医中药——《瓦楞子》
学习中医中药——《柴胡》
学习中医中药——《百部》
学习中医中药——《苦杏仁》
学习中医中药——《紫菀》
学习中医中药——《款冬花》
学习中医中药——《葶苈子》
学习中医中药——《地榆》
学习中医中药——《枇杷叶》
学习中医中药——《朱砂》
学习中医中药——《密蒙花》
学习中医中药——《隔山消》
学习中医中药——《龙骨》
学习中医中药——《桑白皮》
学习中医中药——《磁石》
学习中医中药——《酸枣仁》
学习中医中药——《琥珀》
学习中医中药——《灵芝》
学习中医中药——《柏子仁》
学习中医中药——《合欢皮》
学习中医中药——《首乌藤》
学习中医中药——《石决明》
学习中医中药——《月季花》
学习中医中药——《牡蛎》
学习中医中药——《珍珠母》
学习中医中药——《鸡屎藤》
学习中医中药——《代赭石》
学习中医中药——《刺蒺藜》
学习中医中药——《罗布麻叶》
学习中医中药——《羚羊角》
学习中医中药——《牛黄》
学习中医中药——《钩藤》
学习中医中药——《珍珠》
学习中医中药——《千年健》
学习中医中药——《全蝎》
学习中医中药——《天麻》
学习中医中药——《地龙》
学习中医中药——《槐花》
学习中医中药——《冰片》
学习中医中药——《僵蚕》
学习中医中药——《麝香》
学习中医中药——《苏合香》
学习中医中药——《石菖蒲》
学习中医中药——《灵香草》
学习中医中药——《鹿茸》
学习中医中药——《细辛》
学习中医中药——《党参》
学习中医中药——《淫羊藿》
学习中医中药——《仙茅》
学习中医中药——《杜仲》
学习中医中药——《巴戟天》
学习中医中药——《续断》
学习中医中药——《葛根》
学习中医中药——《益智仁》
学习中医中药——《沙苑子》
学习中医中药——《菟丝子》
学习中医中药——《紫石英》
学习中医中药——《当归》
学习中医中药——《冬虫夏草》
学习中医中药——《雷公藤》
学习中医中药——《冬瓜皮》
学习中医中药——《白芍》
学习中医中药——《阿胶》
学习中医中药——《熟地黄》
学习中医中药——《北沙参》
学习中医中药——《何首乌》
学习中医中药——《百合》
学习中医中药——《蒲黄》
学习中医中药——《麦冬》
学习中医中药——《南沙参》
学习中医中药——《天冬》
学习中医中药——《石斛》
学习中医中药——《玉竹》
学习中医中药——《墨旱莲》
学习中医中药——《枸杞子》
学习中医中药——《黄精》
学习中医中药——《女贞子》
学习中医中药——《桑葚》
学习中医中药——《香附》
学习中医中药——《白蔹》
学习中医中药——《雷丸》
学习中医中药——《硇砂》
学习中医中药——《浮小麦》
学习中医中药——《山茱萸》
学习中医中药——《乌梅》
学习中医中药——《麻黄》
学习中医中药——《莱菔子》
学习中医中药——《川芎》
学习中医中药——《使君子》
学习中医中药——《透骨草》
学习中医中药——《椒目》
学习中医中药——《桂皮》
学习中医中药——《红曲》
学习中医中药——《茯神》
学习中医中药——《黑豆》
学习中医中药——《当药》
学习中医中药——《槟榔》
学习中医中药——《苦参》
学习中医中药——《芦荟》
学习中医中药——《红参》
学习中医中药——《儿茶》
学习中医中药——《安息香》
学习中医中药——《银耳》
学习中医中药——《猪苓》
学习中医中药——《海藻》
学习中医中药——《木耳》
学习中医中药——《樟脑》
学习中医中药——《乳香》
学习中医中药——《苏木》
学习中医中药——《没药》
学习中医中药——《马钱子》
学习中医中药——《自然铜》
学习中医中药——《枫香脂》
学习中医中药——《锁阳》
学习中医中药——《凌霄花》
学习中医中药——《秦艽》
学习中医中药——《刀豆》
学习中医中药——《王不留行》
学习中医中药——《桂枝》
学习中医中药——《牛膝》
学习中医中药——《泽兰》
学习中医中药——《鸡血藤》
学习中医中药——《桃仁》
学习中医中药——《络石藤》
学习中医中药——《鬼箭羽》
学习中医中药——《五灵脂》
学习中医中药——《秦皮》
学习中医中药——《海桐皮》
学习中医中药——《大血藤》
学习中医中药——《川木通》
学习中医中药——《延胡索》
学习中医中药——《姜黄》
学习中医中药——《郁金》
学习中医中药——《艾叶》
学习中医中药——《干姜》
学习中医中药——《肉桂》
学习中医中药——《小通草》
学习中医中药——《肉苁蓉》
学习中医中药——《瞿麦》
学习中医中药——《紫河车》
——END——多一次分享,多一人受益,多一次转发,多一次布施,感恩一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