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丽日长
踏青采蕨忙
温淑贞
春日的清晨,刚从梦中悠然醒来,慵懒地赖在床上不愿起身。窗外那淅淅沥沥下了两天一夜的小雨似已停住,此时只闻一阵阵啾啾唧唧的鸟鸣声,此起彼伏,爽心悦耳,顿觉精神一振,决定去爬山踏青。于是马上起床,冼漱更衣,换上平底鞋,顺着那条蜿蜒曲折的小路,朝不远处巍峨雄伟的大山进发……
久雨初晴,浮尘涤尽,四月的郊野,放眼望去,青草萋萋,万木争春,碧绿欲滴,到处显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林间山泉涓涓,耳边莺歌婉转,雨后清新中还略带些潮的空气,夹杂着花草的幽幽清香沁入心脾,无不令人神清气爽,前行的步伐也轻盈起来。道旁树叶上附着晶莹剔透的水珠,伸手轻轻一抚,潄潄而落,瞬间,丝丝清凉穿越指尖直透心间。行进途中,不时停下脚步仔细观察辨别路边的花草树木,身为大山的女儿,加之平素又喜研究中草药类,所以也略识一二。那娇艳夺目的红花杜鹃,缀满枝头的白花檵木,黑珍珠般的古钮菜子,提着小灯笼的“黄姑娘”,比玫瑰还多刺的猫爪草,蔓延盘旋的五叶参……一草一木,莫如见了久违的熟人一般,心生亲切。哦,终于找到它了,忍不住一阵雀跃---那状如粉拳紧握的蕨菜,此刻正静静地隐匿于高大的蕨叶丛中,似初生婴儿般水灵鲜脆,遍体绒毛,稚嫩娇憨,尤为惹人怜爱。
蕨菜,药书上谓其性味甘、寒,具有清热解毒,降气化痰,止血,滑肠的功效。我们客家地区长期以来都有采食蕨菜的习惯,每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高产期,当连绵春雨洒过,土壤湿润膨松,鲜嫩的蕨菜儿便争先恐后地从地下钻出来,而聪明的人们也趁机抢收享用大自然丰腴的馈赠。但正是这一难得的美食,近几年来却饱受专家们的诟病,认为它所含的“原蕨苷”乃致癌元凶,导致不少人因此心生忌讳,对其唯恐避之不及。可它却是我此番山行的主要目标,亦是垂涎已久的佳肴材料。
蕨菜作为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野菜,素有“山菜之王”的美誉,一向为民间百姓所乐道。《诗经》始载:“陡坡南山,言采其蕨。”李白有诗云:“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食疗本草》曰其:“补五脏之不足”,《南京民间草药》更谓:“蕨菜还可以治食隔,气隔。”注:“隔”即是癌。据相关资料显示,蕨菜含多种营养素、矿物质和18种氨基酸等,故被称之为“长寿菜”,视为“抗癌明星”也并非毫无依据。然而,唐代大医药学家、“药王”孙思邈亦曾对蕨菜提出“久食成瘕”的说法,“瘕”泛指腹腔内的硬结肿块。但请注意是,久食方能成瘕,而我们大多数人往往一年也吃不了一两次。另外,实验表明,原蕨苷在蕨菜中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叶、茎、根,叶中含量是根的10倍。若在择洗时将蕨尾嫩叶处掐去,再经水焯、晒干、浸泡、漂洗、烹饪等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便能减少50%_90%的原蕨苷含量,所以大可不必过于担心。中国、日本和韩国最喜欢吃蕨菜,日本虽身为研究蕨菜致癌机理最深入的国家,但对其却热诚不减。科学地吃,理性地爱,只是偶尔尝鲜,并非多食久食,何惧之有?砒霜尚且有毒,但少量还可治病呢。且不论蕨菜是否真能致癌,换言之,我们平时吸入的灰尘雾霾,食入的添加剂,接触的有害物质等,其中随便哪种危害程度恐怕都高过这深山里的天然绿植,既然如此,又何妨再添上一小碟的清香爽口,鲜美诱人的蕨菜呢?
毋需多虑,在明媚的春光里,携友而行,上山踏青观景的同时顺便采摘鲜蕨,在崇山密林间往来返去,攀上跳落,肆意采摘,出力而不劳神,微汗而不气吁,心头何其惬意?不知不觉,随身携带的袋子便已被装满,收获颇丰,此时纵然手指划伤,发梢带露,衣衫半湿,鞋袜沾泥,却仍笑意盈盈,乐此不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那种在大自然中放飞心情的快意,又岂是仅仅安坐桌前吃蕨者所能体会。就此而言,釆蕨绝对是比吃蕨更高级的一种享受。
立于山脊之上举目远眺,峰峦起伏,薄雾缭绕,如诗如画,纵然对面偶有行人走过,百米开外也是只闻其声难见其人,不由想起唐代以“推敲”二字出名的苦吟诗人贾岛的那首《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釆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恍惚间似已置身于仙境,宁静而清幽,远离尘世喧嚣,所有烦忧皆随风飘逝,怡然自得间,乐不思蜀也……
在这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季节里,一起相约去山里踏青采蕨,可好?!
以笔为旗,与爱同行!
赞赏
人赞赏
甘露聚糖肽片价格谁清楚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