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指数走势分析1整体指数走势分析
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年(年)总指数收于.76点,环比上涨59.01点,涨幅为5.36%,涨幅明显低于去年水平,但是整体仍然呈现上升趋势。
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年总指数
年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最终收于.45点,从年度走势来看,年年初指数走势逐渐升温,一直到4月份达到本年度最高点位,之后出现大幅下滑,降至7月份谷底,随后出现小幅反弹,但上升阻力明显,缓慢爬升至10月份后,指数开始呈现震荡弱势下滑。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预计后续走势变动幅度不会太大,依然以弱势震荡为主。结合年中药材市场行情来看,指数走势与市场中药材价格走势、供给需求行情完全一致。
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年日常指数
2各品种价格涨跌分布指数个中药材代表品种中,年新增品种2个分别是附子和玛咖,剩下的个品种年度价格上涨的有个,价格下跌的有个,价格没有发生变化的仅仅1个品种。价格上涨下跌基本四六均分,说明价格监测体系基本覆盖到了全部代表品,而且今年上涨品种多于走跌品种。
品种指数涨跌数目及占比情况
年度常见品种中涨幅最高的是紫花地丁,上涨幅度超过%,其次是防风、三棱、肉桂等。常见药材中下跌幅度最大的是胖大海、三七、党参等。各品种涨跌幅度不一,基本平均分布在各涨跌区间内,涨跌幅度介于-5%到5%之间的品种有种,占31.9%,跌幅小于-5%的有种,占25.64,跌幅大于5%的有种,占42.47%。其中涨幅超过20的品种有94个,不过大部分品种由于本身价格较低导致,而且很多并不是常规品种。
中药材品种涨跌分布情况
3涨跌前十排行榜年中药材价格涨幅排名前十的是紫花地丁、广藿香、覆盆子、伊贝母、夏枯草、粉葛根、吴茱萸、防风、三棱、枳壳、肉桂。其中夏枯草和三棱上半年涨幅惊人,下半年随着行情减弱价格出现明显下跌,但全年整体仍然呈现上升趋势。
年度涨幅排名前十品种
年中药材价格跌幅排名前十的是胖大海、三七、党参、银柴胡、桂圆、猫爪草、当归、栀子、郁金、玉竹,其中胖大海、三七、银柴胡、桂圆、栀子、玉竹基本是在今年下半年开始开始出现大幅价格下滑。年度跌幅排名前十品种
4各大市场指数走势年6大采集市场指数整体走势基本与总指数一致,都是呈现先涨后跌继而弱势震荡行走的趋势,其中吻合度较高的是亳州市场、成都荷花池市场和普宁市场。各大市场年全年中药材价格指数走势详细见下图。
各大市场年指数走势
部位分类指数走势分析1各部位总体走势情况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按照用药部位分为12大部位指数,分别是根及根茎类指数,果实、子仁类指数,全草类指数,花类、孢子类指数,叶类指数,皮类指数,茎木类指数,树脂类指数,菌、藻类指数,动物类指数,矿物类指数,以及其它类指数。12大部位指数走势行情各异,基本由于给大类别本身因素决定。其中根及根茎类指数走势基本与总指数走势基本一致,其主要是根茎类品种最多,覆盖面广所致;全年价格指数持续上涨的有矿物类、菌藻类、茎木类;全年价格持续走跌的有树脂类、动物类。年12大部位指数中涨幅居首的是菌藻类,涨幅为14.66%,跌幅居首的是根及根茎类,跌幅7.60%。
2菌、藻类走势部位分类体系中菌藻类涨幅居首,年度上涨14.66%,从菌藻类指数年具体走势来看,今年上半年基本呈现水平直走,到下半年指数开始逐渐上涨,涨幅接近点,而且菌藻类完全与总指数走势相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菌藻类行情大部分药材行情所致,另一个原因是在中药价格指数个小类指数中,菌藻类只有11个,所以菌藻类对总指数的影响很小。年菌藻类指数详细走势请见下图。
在11种菌藻类中药材中,常见的中药材由有茯苓、猪苓、灵芝、冬虫夏草。其中下跌的品种有3个,分别是海藻、金蝉花和冬虫夏草,其他品种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涨幅居首的是雷丸,其次是茯苓和马勃。常见菌藻类品种涨跌幅度如下图所示:
3根及根茎类走势部位分类体系中根及根茎类下跌幅度居首,年度下跌7.60%,从根及根茎类指数年具体走势来看,基本与总指数一致。先涨后跌接着震荡下行,下图明显看出第一季度走势与总指数完全一致,到3月份以后,根及根茎类下滑力度明显高于总指数。主要由于根及根茎类是毫无疑问的第一大类,个小类中有个属于此类占比超过25%,所以基本能起到影响总指数走势的作用,另外根及根茎类中常见药材所占比重同样较多,由于常见药材通常价格波动幅度较高,所以根茎类走势幅度要高于总指数也是合理的范围。年根及根茎类指数详细走势请见下图。
年根及根茎类具体品种涨跌情况呈现如下图分布,常见品种中上涨和下跌品种数基本持平,但是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上涨超过60%的品种明显要多样下跌超过60%的品种,但是涨跌幅在20%到60%之间的品种中,下跌要多于上涨的品种,受此因素影响,年根及根茎类指数总体呈现下滑趋势。年根及根茎类涨幅前三的是伊贝母、粉葛根和防风。跌幅前三的分别是三七、党参和银柴胡。根及根茎类年涨跌分布、涨跌前十排名详细请见下图所示:
产地分类指数走势分析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按照中药材产地区域发布可以分为产地指数,目前总共有29个产地指数(包含28个国内产地和一个进口指数),分别是云南产地类指数,广东产地类指数,吉林产地类指数,贵州产地类指数,安徽产地类指数,河北产地类指数,浙江产地类指数,黑龙江产地类指数,山东产地类指数,四川产地类指数,湖北产地类指数,河南产地类指数,湖南产地类指数,甘肃产地类指数,内蒙古产地类指数,广西产地类指数,山西产地类指数,福建产地类指数,江西产地类指数,新疆产地类指数,辽宁产地类指数,西藏产地类指数,陕西产地类指数,海南产地类指数,宁夏产地类指数,江苏产地类指数,上海产地类指数,进口产地类指数,东北产地类指数。由于中药材本身受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导致各省药材分布不均,例如价格指数体系中安徽省有82种中药材,占比超过10%,名副其实的中药大省,其次是四川、广西,分别有58种和45种。
产地指数中上涨幅度最大5个产地依次为山西、吉林、江西、安徽和内蒙古,其中下跌幅度最大的五个产地指数依次为福建、云南、甘肃宁夏和河北。这些产地指数的具体数据如图所示:
年度热门品种走势分析1三七走势分析全年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出现明显下滑,主要受到药材供需关系影响,另外也有药商之间价格的博弈,同样各种投资也会参与其中。不过今年最受 年三七指数从年初的.01点降至年末的.41点,降幅61.86%,全年下降主要集中在5月至10月份之间,基本上每天都在降,到年年末,指数基本开始平稳行走,偶尔略有微小幅度上涨。
从市场反馈来看,目前头的货价格在元左右,其原因主要就是药农盲目扩种,并且药商在七农忙着扩种的时候,以预见到三期的没落,纷纷抛售货源,另外有药厂也开始自建基地,原料供应得到了缓解,从而导致三七的辉煌历史已经落下帷幕,之后就要靠三七实际需求的拉动,货源的大量消化,农民的弃种,便是下一个周期的开始,但很漫长。
2广藿香走势分析年常用药材中涨幅最高的是广藿香,广藿香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主要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年广藿香指数从年初的.31点涨至年末的.49点,上涨82.74%,从全年走势来看,广藿香的价格上涨主要集中在8月底至10月份期间内。另外1月份至8月份基本呈现水平走势,主要集中在0点位,同样10月份至年末也是水平走势,主要集中在点。
从市场反馈来看,目前广藿香统货价格在15-17元左右。年度广藿香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近两年以来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另外今年产地受天气影响,广藿香长势不好,产量也有所减少,受此影响导致新货持续减产,市场货源偏紧。另一方面8、9、10月份期间, 辞旧迎新,新的一年来临。在过去的一年里,中药材市场交易状况显得清淡,整体行情缺乏旺盛的激情,以平稳的脚步度过了,这个历史上周期性的调整年份。这一年上游生产积极性没有明显减缩,至使供大于求的矛盾继续。而下游的需求迟缓,和中游的商家人气减退,导致了市场疲软的一幕。这一年各药材品种的行情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差巨大,有的品种连创天价,有的品种屡试新低,多数品种失去方向性感觉。这一现象的形成,主要是近年社会经济发展过快,各品种在自己个性的基础上,都在寻找适应自己的新时代价值空间。 目前中药材市场经过年的调整磨合,带着不少残留的疑问,跨进了年。从时间周期上看,年是市场熊牛趋势转折拐点。但由于前几年的超级牛市,给这次时间拐点留下不少新的障碍和阻力,因此,这一转势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市场价位偏低的品种,明年可能有的试涨,价位偏高的品种多数要止涨回落,以奠定夯实市场整体行情再次起步的基点。用传统的观念看待时间,用新兴思维看待空间,去迎接和拼搏不平凡的年!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专科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