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自主招生发展史
(--)
年
年教育部首次批准江苏的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等三所部属高校尝试进行自主招生试点改革
年
江苏试点学校增加至6所。
年
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年普通高等学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出“年在部分高等学校中开展自主选拔录取的试点。”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22所获教育部批准实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
年
新增6所(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使自主招生的学校达到28所。
年
新增14所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
年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5所高校,开始实行自主招生笔试联考,组成“京都”联盟。
复旦和上海交大打破分数单一录取制,主要以面试取人,被称为自主招生“破冰之举”。
教育部又批准11所大学开始自主招生。至此,我国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达到53所。
年
以清华大学为首的“华约”和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北约”成立。
“华约”联盟: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科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大、中国人民大学这七所在自主选拔工作中展开合作,共同举办“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简称“AAA”测试,这七所院校组成的联盟俗称“华约”。
“北约”联盟:北京大学(含医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香港大学。
年
“卓越”联盟成立: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工程”高校签署了《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卓越联盟正式成立。
北京大学开始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全国39所中学的校长获得推荐资格.
清华、北大开始举办自主招生夏令营和冬令营。
自此掀起高校自招联考风潮。
年
南开大学宣布年不再参加北大等13校联考,成为退出“北约”联盟的第一所高校。转天,复旦也退出“北约”联盟。
保送生考试和自主招生考试分开进行。
清华实施“新百年计划”,人大实施“圆梦计划”。
年
“北约”、“华约”、“卓越”三大联盟自主招生联考缩减考试科目。
北京工业大学首次尝试自主招生。
教育部提出自主招生将实行准入退出机制。
年
年,中国人民大学因自主招生腐败事情败露,宣布年暂缓一年。
年9月份新高招方案出台,三大联盟随之解散。
年
自主招生考核被调整到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之前进行,大多数高校自主招生报名在阳光高考上进行,报考院校首次有限报数量之说。
取消“校荐”,所报专业必须与特长相对应,自主招生将于高考后进行。
年
所有高校自主招生报名都必须在阳光高考上报名,高校招生条件划分也更为精细,招生条件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大多高校限报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减,部分高校在考试确认时首次要求:当笔试或面试时间与其他高校有冲突时,只能确认一所高校。
年
4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严格高校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的通知》,在自主招生历史上首次提出"对查实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考生,取消其高考相应资格"。
年
突破文理限制,考生自主报考;
特殊要求:要求背诵四书懂小篆;
对奥赛等级、竞赛的要求有严有松;
录取优惠:特别优秀学生可降至一本线录取;
专利认可度不断降低,科技创新类奖项认可度变高;
语文作文和英语竞赛在简章中离奇失踪,论文发表要求更加严格;教育部提出:“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年
有史以来最严自主招生年:
1、自主招生计划招生人数大幅缩减
2、报名门槛大幅提高,大部分高校均要求省一及以上奖项
3、录取优惠幅度降低
4、体育测试受到高校重视
当时且已有传言年自主招生将面临取消
年
1月14日,教育部以教学[]1号印发《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意见》指出,决定自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同时,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教育部将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至此,历经20年的自主招生政策完成自己的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注:选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