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吃倒上百人,有人病危,原因不明还

吃小龙虾居然把肌肉溶解了,这事儿今年夏天着实不少。据不完全统计,从今年3月至8月上旬,媒体报道的小龙虾横纹肌溶解症共30余起,超过人中招,杭州一个姑娘更是直接下了病危!

吃瓜群众表示,我还是吃瓜算了……

目前仅江苏和安徽就放倒了多人,广东、浙江、湖北、上海、山东均有报道。从3月29日武汉出现第一例病人,到6月份患者数量开始增多,7月份已经超过人,预计8、9月人数还将不断上升。从7月开始,部分省市的疾控中心或食药部门开始陆续发出小龙虾消费风险提示,最近连国家食药总局也被惊动了。

到底这个病是怎么回事?小龙虾是不是不能吃了?怎么吃才能避免“被溶解”?

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症

人的骨骼肌属于横纹肌,比如四肢、胸腹和背部的肌肉群。

横纹肌溶解是指在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肌肉细胞发生破裂和自溶,导致细胞里的东西(如肌红蛋白)泄露,造成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尿色变成褐色或酒红色。

导致横纹肌溶解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剧烈运动和服用他丁类药物,饮酒过度、感染、中暑、遗传及代谢性疾病等因素也有报道。

小龙虾中毒原因不明

早在年7-8月间,南京就曾出现30多人因吃小龙虾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当时政府专门组织了一批专家去调查。

从病人的就餐情况分析,小龙虾的嫌疑非常大。

但是经过对搜集到的样品进行全面检测,包括致病菌、重金属、农药残留、抗生素残留、激素、寄生虫、藻类毒素等。反正你能想到的都测了,未发现异常,也没有找到可疑物质,最终这一事件被定性为“哈夫病”。

其实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小龙虾的原产地)也曾经出现过小龙虾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当时美国人也调查了农药残留、化学品污染、重金属等常见的污染因素,但最后都排除了嫌疑。

美国FDA的毒素检测也没发现致病物质,只能用“哈夫病”结案。

哈夫病的来历

年,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哈夫地区出现了因食用水产品导致的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症,症状与目前的小龙虾横纹肌溶解症类似,比如四肢乏力、不明原因的腹泻、腹痛、酱油尿等。

由于反复排查没有发现致病原因,只好用当地的地名来命名,因此哈夫病又称为“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症”。

这种病通常是吃水产品后1天之内发病,除了小龙虾,海鱼、淡水鱼、青蛙均有可能出现。

常规检测没问题

由于每年有关小龙虾的谣言层出不穷,因此一到消费旺季,各地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抽检就不敢放松,尤其是小龙虾的主产区和消费地区。今年也不例外,小龙虾主产区的湖北潜江、江苏盱眙都开展了专项抽检,所有样本全部合格。

此外深圳、南京、襄阳、宁波、杭州、温州等地也开展了相关的检测,除宁波发现有孔雀石绿、重金属和硝基呋喃药物残留外,其余基本上都是合格的。

致病规律不明显

是在家吃更安全,还是在餐馆吃更安全?今年有23起事件的报道中记载了用餐地点,除少数是外卖,家庭烹饪和餐馆就餐各一半。

是男的更容易中枪,还是女的更容易中枪?

有24起事件的报道中记载了病人的性别,恰好男女搭配1:1,还真是男女平等呢。而且多数事件中,共同就餐的男女老幼全部发病,这说明个体差异并不十分明显。

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zhuacao.com/mcsh/62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