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字
1.脾虚证。
本品性味甘平,能补脾益气,滋养脾阴。多用于脾气虚弱或气阴两虚,消瘦乏力,食少,便溏;或脾虚不运,湿浊下注之妇女带下。唯其亦食亦药,“气轻性缓,非堪专任”,对气虚重证,常嫌力量不足。如治脾虚食少便溏的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治带下的完带汤(《傅青主女科》),本品皆用作人参、白术等药的辅助药。因其含有较多营养成分,又容易消化,可作成食品长期服用,对慢性久病或病后虚弱羸瘦,需营养调补而脾运不健者,则是佳品。
2.肺虚证。
本品又能补肺气,兼能滋肺阴。其补肺之力虽较和缓,但对肺脾气阴俱虚者,补土亦有助于生金。适用于肺虚咳喘,可与脾肺双补之太子参、南沙参等品同用,共奏补肺定喘之效。
3.肾虚证。
本品还能补肾气,兼能滋养肾阴,对肾脾俱虚者,其补后天亦有助于充养先天。适用于肾气虚之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或遗尿,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及肾阴虚之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遗精等症。不少补肾名方,如肾气丸(《金匮要略》)、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中,都配有本品。
4.消渴气阴两虚证。
消渴一病,与脾肺肾有关,气阴两虚为其主要病机。本品既补脾肺肾之气,又补脾肺肾之阴,常与黄芪、天花粉、知母等品同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麸炒可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补中,益气力,长肌肉”。
2.《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
3.《本草正》:“第其气轻性缓,非堪专任,故补脾肺必主参、术,补肾水必君茱、地,涩带浊须破故同研,固遗泄仗菟丝相济”。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薯蓣皂苷元、粘液质、胆碱、淀粉、糖蛋白、游离氨基酸、止杈素、维生素C、淀粉酶等。
2.药理作用:山药对实验大鼠脾虚模型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离体肠管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有助消化作用,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并有降血糖、抗氧化等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山药研末,取适量加入冷水调匀,煎或糊状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2例及婴幼儿泄22例,均全部治愈(《湖南医药杂志》,,4:17、《浙江中医药杂志》,,2:66);以炒山
药、炒薏苡仁各等量,共为细粉,每次10~15g煮粥,加红糖适量,每日1剂,分2-3次服,加用消化酶,脱水者加服口服补液,治消化不良有效(《中西医结合杂志》,,11:)。本品还有治疗消化不良、溃疡性口腔炎、湿疹等疾病的报道。
温馨提示:上文中所提及药方和中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切勿擅用。
本文为网络集合转载,欢迎公益分享。
编辑:本草君A-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