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老临证医案实录27小儿肺炎案

邱健行教授出生于番禺中医世家,自幼耳闻目睹长辈济世救人之术,年从广中医中医系毕业后开始了“中医人生的历程”;在清远工作期间,拜当地名医黄峰主任为师,逐渐掌握了中医治病的精髓,人称“小黄峰”;医院业务院长。期间结识了他的岳父佛山名医管铭生(年被授予“广东省名老中医”),岳父祖上三代都是佛山有名的中医名家,第一代是清代二品军医官管金墀(chi);管铭生老先生精通《伤寒论》善治内科疑难杂症;邱老从岳父身上学到了精湛的医术,一生行善的高尚品德,为日后行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邱老喜欢读的中医书《内经》《伤寒论》《金贵要略》《陈修园医著》《邓铁涛临床经验辑》。

小儿肺炎案

李某某,女,3岁,无。年4月17日初诊。

主诉:

咳嗽1周。

初诊:

患儿1周外感出现发热、咳嗽、气促,外院诊断为肺炎,经西医抗感染等治疗后发热、气促减轻,但咳嗽仍不能缓解,时时咳嗽,少痰,耳后淋巴结肿大,头皮出现红色小疖,伴瘙痒,大便干,舌淡红,苔薄黄干,脉数。查体:测体温37.8℃,咽部充血发红,耳后见一肿大淋巴结,约lcmxlcm,质软,可移动,头皮出现红色小疖发痒,双肺呼吸音粗,左侧肺可闻及少量细湿啰音。

中医诊断:

1.咳嗽;

2.痰火核,证属邪热壅肺。

西医诊断:

小儿肺炎。

患儿邪热闭肺,肺失宣降,故见发热、咳嗽;咽部为肺胃所司。肺热常致咽部发红;肺主皮毛,热邪伤肺,故头皮出现红色小疖,局部淋巴肿大,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清肃,则大便干,舌红苔薄黄干,脉数为肺热之象。法当清化肺热。方拟消瘰丸加减。

处方:

玄参10g浙贝母8g

生牡蛎30g(先煎)

猫爪草9g蒲公英12g

紫花地丁12g金银花9g

夏枯草12g苦杏仁10g

法夏9g牛蒡子6g

甘草6g白鲜皮12g

地肤子12g

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年4月24日):

咳嗽明显减轻,仍有轻微声音嘶哑,大便仍干,口干欲饮,头皮处偶有瘙痒不适,耳后淋巴结肿大消退,但右侧仍可见肿大,舌尖红,苔白,脉缓。测体温36.8℃。加强养阴通便治法。

处方:

生牡蛎30g(先煎)

玄参12g浙贝8g

猫爪草9g蒲公英12g

紫花地丁12g金银花9g

牛蒡子6g夏枯草12g

连翘6g山栀子6g

葶苈子6g虎杖9g

石斛15g玉竹12g

7剂,水煎服,日1剂。

外洗方:

白鲜皮15g地肤子15g

黄连6g生地12g

苍耳子12g蛇床子12g

煎汁3升,放桶中泡澡、洗头外用。

7剂,水煎外洗用,日1剂。

三诊?(年5月5日):

咳止热退,耳后淋巴结消失,头皮红疖消退,皮色恢复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晰。予沙参麦冬汤3剂补益气阴,调养善后。

按语:

小儿纯阳之体,易感邪热,热邪壅肺,肺失宣肃则发热、咳喘。热邪灼津,炼液为痰,痰火凝聚成瘰疬,耳后淋巴结肿大。

肺合皮毛,肺热郁滞肌肤则头皮起毛疖瘙痒;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移肠,津枯肠燥则大便干结,苔薄黄干,脉数为肺热之象。

证属邪热壅肺,痰火证。

本例经抗感染治疗后,热势下降,但痰热未除,故予玄参、牡蛎、浙贝消瘰丸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加猫爪草、夏枯草增强软坚散结之力;

用蒲公英、紫花地丁、银花、牛蒡子清热解毒利咽;

法夏、杏仁化痰止咳;

白鲜皮、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治头部疮疖。

全方共奏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功效。因患儿头皮红疖瘙痒,湿热郁滞肌肤,故予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苍耳子清热祛湿,祛风止痒,黄连、生地清气凉血,煎汤外洗,使药达病所,透散热邪。

治疗后期热祛痰除,咳止瘰消,因热伤气阴,故予沙参麦冬汤补气养阴扶助正气。

敬请期待下期→

分享邱老“临证医案实录(28)”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拍摄者有异议,请联系本公微删除,谢谢!

版權聲明: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註明出處。

投稿建議請至:

qq.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北京那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aozhuacao.com/mcsh/18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