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证方证举例
当归贝母苦参丸
拿来治疗痤疮,要抓住几个特征。
第一,患者痤疮往往是很油腻的。苦参有很好的清热燥湿作用,我个人观察油腻性的痤疮,有时候苦参比黄芩、黄连、大黄效果还好。但是苦参苦寒,容易伤脾胃,而且比黄连、黄芩、大黄都要苦,很难喝,所以患者的脾胃功能要相当好。
第二个是有囊肿结节,这个是贝母可以管住的,贝母可以清热化痰散结。
第三,如果有红或偏暗红的痘痘可以用当归。当归在外科疮疡里用的相当多,仙方活命饮、透脓散里都有当归。疮疡用当归是因为血腐成脓,当归可以活血,把局部的气血旺盛起来后就不会化腐成脓,痤疮经常有用到当归的机会。这个方拿来治疗痤疮,要抓住的证据是体质偏实,大便可能有干结,舌红苔黄腻或黄厚,局部的皮损多半以红色丘疹、脓疱结节,油腻非常明显,这时用当归贝母苦参丸去油脂效果是相当不错的。体质偏虚的话,临床上用的多的是当归贝母苦参丸合当归芍药散。不管是当归贝母苦参丸还是合用当归芍药散,适合的患者必须要肠胃功能好,如果肠胃不好,用上去以后效果就不好。
少阳病证方证举例
大柴胡汤,相对于小柴胡汤来说,体质就会壮实很多,小柴胡汤适合体质偏瘦,肤色白,面色发青白的状态;大柴胡汤适合面色红,体质壮实,甚至还有点肥胖的将军肚,按之心下满痛,心下有紧张感的状态。四逆散的体质介于大小柴胡汤之间,按照胡老的说法就是只要符合大柴胡汤的证,但是没有大便干,都可以考虑用四逆散。当然临床上运用四逆散,不仅仅局限于这个要点,要着重于它的气郁。在几个小柴胡汤里,四逆散用的机会是比较多的。患者多半肤色偏白,手脚冰冷,手心有汗,长几个痘痘就心里紧张,压力大,表现以丘疹或丘疹偏脓疱型的痤疮为主,结节囊肿型的痤疮相对不多见,这时用四逆散加上连翘清热,桔梗、白芷配合枳壳散结透疹,效果还是不错的。如果患者面部的痤疮很油腻,脓疱结节比较多,可以将四逆散合当归贝母苦参丸。如果湿热更严重的话,舌苔出现明显的黄厚腻,可以用四逆散合用茵陈蒿汤,或合用葛根芩连汤,都是有用的。柴胡证里还有柴胡桂枝干姜汤,是所有柴胡证里最虚的方。临床上首先要抓住他这个疲倦的状态。其次,疲倦状态表现就会有一些胃肠功能的不适,脾胃的虚寒,表现胃脘胀、隐痛,或胃口不好,或便溏。同时又有上热,表现就是少阳的热,按脏腑来说就是胆热,心烦、咽干、口干或者头汗出。胃脘的不适,实际也就是胸胁满微结的特点,心烦可以表现为患者会有烦躁或失眠。抓住这些特点后,一般来说不管脸上的颜色是否鲜红,是否油,都有机会使用。
太阴病证方证举例
理中汤类
在临床上较多见的是患者怕冷,特别是胃怕冷,不敢吃凉的,一吃凉的就拉肚子,大便偏稀,脉无力偏弱等。抓住这些特点,用理中丸的机会还是多见的。临床上,如果患者出现中焦里虚寒证,就可以用理中汤,如果更严重,用附子理中汤
外台茯苓饮
临床上如果患者属于当归芍药散的状态,且又表现为脾胃功能相当不好时,就用外台茯苓饮。
患者脾胃功能明显不好,比如胃胀、嗳气,胃口不好,如果用当归芍药散,病人吃了会很难受,有的还会拉肚子,此时不妨用外台茯苓饮。我经常用外台茯苓饮调中焦脾胃,再结合局部的皮疹,比如有红色的丘疹脓疱,就加连翘、白芷、桔梗这类药,疗效还是不错的。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治疗呕而肠鸣心下痞,治疗痤疮、脂溢性皮炎、酒糟鼻都有机会使用这个方。关键要抓住寒热错杂的状态,既有上热也有下寒。上热的表现,从整体来说,口干口苦,舌苔黄厚或厚腻,大便偏臭;从局部来看,痘痘有红色的丘疹脓疱结节,而且油腻很厉害。下寒的表现,体质偏虚寒一点,患者有点怕冷,特别是胃怕冷,而且吃点凉的、辣的,肠胃就不受,容易拉肚子。寒热错杂时,就可以考虑用半夏泻心汤,当然患者表现为肠胃不适,包括心下痞、恶心呕吐、纳少,腹泻等。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有湿热的一面,但虚寒的一面其实是有的,往往有的时候我们把它忽略掉了。在用半夏泻心汤时,可以根据湿热和虚寒的比例稍微调整一下,不一定要按原方的比例来。如果湿热程度重,虚寒程度轻,人参、干姜用少一点;如果没有明显的虚,人参有时候不用也可以,干姜量可以减少,黄连,黄芩量可以增大,都是可以调整的。如果患者明显虚的话,可以在这个方的基础上加上附子,也就是附子泻心汤。很多时候治疗痤疮生怕用附子,但是当患者明显表现为虚寒状态,人很疲倦,痤疮又很油腻,又伴有胃肠方面不适时,不妨用半夏泻心汤加上附子泻心汤,两个方合用,效果是不错的。同时半夏泻心汤和小柴胡汤合方的机会也是比较多的,这个临床上都要注意到。
薏苡附子败酱散
薏苡附子败酱散只有三味药,但是经常在辨证的基础上采取这个方为方底,合方使用。
对于脓疱型的或者结节囊肿型的痤疮都有机会使用,特别是满面在短时间内由于某种刺激导致迅速出现很小又密集的脓疱,薏苡附子败酱散效果相当好。
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实际上是半个四物汤和半个五苓散合方组成的,四物汤养血,五苓散利水,所以养血活血利水是这个方对应的方证状态。很多青年女性,特别是大中学生,符合血虚血瘀血寒又夹有水湿的状态。整体体质偏弱,肤色很白但欠光彩,皮肤有点偏干燥,面色无华或是蒙了一层灰的感觉,甚至面色虚浮、浮肿的状态,或苍白,或萎黄无华,一般比较怕冷,手脚经常冰冷。经常出现头晕或者心慌,还有常见的就是月经不调,月经前后不定,往往是月经推迟,月经量少,颜色偏暗,或有痛经。舌体多偏胖大,有齿印,苔白润或白厚。综合来看,就是一种血虚水盛的状态,血虚血寒血瘀就是妇女表现虚弱的状态,水湿盛就是面浮肿、舌胖大,合在一起就是当归芍药散对应的方证状态。用当归芍药散原方来治疗痤疮的话效果相对来说比较慢,一般来说,我往往加白芷、桔梗、薏苡仁散结透疹排脓;对于粉刺和丘疹为主的,有时加上荆芥、防风、枳壳、桔梗来疏表散结;颜色鲜红的丘疹脓疱配合连翘、银花清热散结;明显出现结节囊肿的配合夏枯草、浙贝,甚至昆布、海藻,或百部、牡蛎、猫爪草等;对于明显出现瘀暗色的囊肿或者是疤痕,后期往往可以加上活血破瘀的药,像红花、丹参、莪术、蜈蚣;如果是明显出现油腻的丘疹脓疱结节,合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有时合用葛根芩连汤;脾胃功能不好的加上一些调脾胃的药,比如二陈汤或者外台茯苓饮。但如果是明显脾胃不好,即使体质各个方面都像当归芍药散的体质,还是先不用当归芍药散,用外台茯苓饮来解决脾胃功能的问题。
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
很多不恰当治疗,比如使用成分不明的面膜、外搽药膏,特别是含有激素,导致出现面部弥漫性潮红,或毛细血管扩张,或红斑疹,同时面部烘热干燥,甚至瘙痒等上热表现时,可以选用苓甘五味姜辛汤。但不是所有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或面部痤疮都能用,一定要抓住它的三个典型特点,一是很干燥;二是面部烘热;三是瘙痒。干燥为第一要点。另外,苓甘五味姜辛汤是治疗小青龙汤发汗后水饮没有完全发出去的变证,然后又出现热上冲,胃热上熏头面,加大黄以利之的状态。所以还要抓住水饮证。这时患者往往是胖大舌,牙齿印,舌苔滑润或白厚。当患者的干燥经过治疗后消失,就要赶快换方,如果继续守原方,效果会不好,甚至会导致原发病加重。
少阴病证方证举例
先看一个病例,患者女,28岁,09年以面部痤疮来就诊,形体肥胖,有点胃胀胃痛,口干但饮不多,大便干结,三四天一行。面部有较多的红色丘疹、小脓疱。四诊后发现她非常疲倦,脉沉细,重按无力,舌体胖大,舌质淡暗,苔白,中间有点厚。我用四逆汤合真武汤去芍药、生姜,加龙骨、牡蛎温潜法,加厚朴、砂仁、枳壳调理中焦。没有针对局部加上银花、连翘、蒲公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药,在于患者非常的疲倦,脉象比较弱。这样的情况我们才会考虑用四逆汤合真武汤来扶阳补虚,这时痤疮只是个小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正气的虚衰。如果用大量的清热解毒药来治疗,不但皮疹没有缓解,正气会更虚。所以用四逆汤治疗痤疮,就必须从体质来考虑,不管皮损是怎么样,患者表现身寒、畏冷、大便稀、四逆,疲倦,脉沉细而弱的状态时都可以用这个方。如果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又看到水湿的表现,比如身体沉重、面色浮肿、肢肿、小便不利、舌体胖大、苔白滑润,可以用真武汤来扶阳利水。当然临床上也有虚阳在上的状态,可以加龙骨、牡蛎来潜降,就是温潜法的使用。这时可以不管皮疹,或根据具体情况加上一两味药兼顾局部皮疹,可以达到痤疮得愈,体质得调的结果。
厥阴病证方证举例
乌梅丸治疗痤疮,关键是从体质来考量,而不是皮损。临床很多外表上看起来很强壮,但实际外强中干,因为长期工作劳累、应酬喝酒,肠胃不好容易拉肚子、非常疲倦、怕冷、手脚冷,又表现口干口苦、舌苔黄厚腻,这样寒热虚实错杂时有用乌梅丸的机会。与半夏泻心汤相比,在于它更虚。
收听完整版课程,请下载明医APP,收听明医微课丨欧阳卫权:六经辨证治疗痤疮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