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天胡荽,潮汕名铺地锦,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的全草。天胡荽之名,始载于《千金·食治》。《四声本草》、《食性本草》、《本草纲目》等文献将天胡荽误作石胡荽(鹅不食草)。《中华本草》将天胡荽属的破铜钱也列为天胡荽的药材来源。其实,二者药性有别,破铜钱有小毒,我们在实际应用时,不把破铜钱草作为天胡荽使用。还有一种植物——地锦草,为大戟科植物地锦或斑叶地锦的全草,文献曾名扑地锦,商品名、处方名、地方名(江浙湖广一带)也叫铺地锦。这两种铺地锦同名,却不是一种植物。鸡肠菜(《千金·食治》),千里光、千光草(《滇南本草》),滴滴金(《生草药性备要》),翳草(《医林纂要》),铺地锦(《潮州府志》),肺风草(《质问本草》),满天星(《草木便方》),明镜草(《分类草药性》),翳子草、盘上芫茜(《岭南采药录》),细叶钱苗口(《广州植物志》),落地金钱(《贵州民间方药集》),过路蜈蚣草、鱼察子草(《福建民间草药》),花边灯盏(《广西中兽医药植》),天星草、猫爪草(《南宁市药物志》),地星宿(《贵阳民间药草》),伤寒草、鼠迹草(《广西中药志》),盆荽(《生草药实用撮要》),?虫草、镜面草(《四川中药志》)、遍地青、铜钱草、四片孔(《湖南药物志》)、盆上芫荽、假芫荽(《广东中药》)、星秀草(《云南药用植物名录》),落地梅花、扁地金(《浙江药用植物志》),野芹菜、克麻藤(《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遍地锦、蔡达草、地钱草(《福建中草药》)。
1、天胡荽。多年生草本。有特异气味。茎细长而匍匐,平铺地上成片。节上生根。叶互生;叶片质薄,圆肾形或近圆形,长0.5-1.5cm,宽0.8-2.5cm,基部心形,不分裂或3-7裂,裂片阔卵形,边缘有钝齿,表面无毛,背面及叶柄顶端疏被白柔毛;托叶略呈半圆形,全缘或稍有浅裂。伞形花序与叶对生,单生于节上;花序梗纤细,长0.5-3cm;小总苞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有黄色透明腺点,小形花序有花5-18;花瓣卵形,绿白色,有腺点。雄蕊5,子房下位。双悬果略呈心形,长1-1.4mm,宽1.2-2mm,两而扁压,中棱在果熟时极为隆起,成熟时有紫色斑点。花、果期4-9月。
2、破铜钱。本种与天胡荽的区别在于:叶片较小,3-5深裂几达基部,侧面裂片间有一侧或两侧仅裂达基部1/3处,裂片均呈楔形。——(《中华本草》)
甘淡、微辛、平。入脾、胆、肾、肺经。
祛风清热,化痰止咳。用于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胆石症,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伤风感冒,咳嗽,百日咳,咽喉炎,扁桃体炎,目翳;外用治湿疹,带状疱疹,衄血(《全国中草药汇编》)。在白血病临床应用上已有成功案例,其功效有待进一步挖掘。
验方天胡荽三十克溪黄草二十克绵茵陈十五克积雪草三十克熬服
天胡荽三十克凤尾草二十克南五味子根十二克熬服
天胡荽二十克马鞭草十五克金银花十五克熬服
鲜天胡荽三十至五十克鲜人参草三十克捣烂加二遍淘米水挤汁调蜜喝
天胡荽三十克溪黄草二十克青橄榄二十克熬服
天胡荽二十克鸡矢藤二十克熬服
天胡荽三十克山苍根十五克熬服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