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
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
下面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乳腺癌以及中医膏方治疗乳腺癌的特点。
乳腺癌是指发生于乳腺的小叶和/或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未曾生育或哺乳、月经初潮早或绝经晚、有乳腺癌家族史、有乳腺增生病史等因素,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中医病名多称为“乳岩”,文献中还有称“乳石痈”、“奶岩”、“石榴翻花发”等。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首见于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卷五》,“痈结肿坚如石,或如大核,色不变,或作石痈不消”、“若发肿至坚如石,名曰石痈”。“乳岩”之名首载于南宋·陈自明所著《妇人大全良方》,“若初起内结小核,或如鳖棋子,不赤不痛,积之岁月,渐大如巉岩,崩破如熟,或内溃深洞,血水滴沥。此属肝脾郁怒,气血亏损,名曰乳岩”。陈自明指出:“乳岩初息,用益气养荣汤、加味逍遥、加味归脾,可以内消;若用行气破血之剂,则速其亡”。
元代以后,对乳岩的文献记载逐渐丰富,对疾病发生、发展、预后有了充分的认识。明·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记述:“又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以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初如豆大,渐若棋子,半年、一年、二载、三载,不痛不痒;渐渐而大,始生疼痛,痛则无解。日后肿如堆栗,或如覆碗,紫色气秽,渐渐溃烂,深者如岩穴,凸者若泛莲;疼痛连心,出血则臭”。指出预后及治疗:“其时五脏俱衰,四大不救,名曰乳岩,凡犯此者,百人必百死,如此症知觉若早,只可清肝解郁汤或益气养荣汤,患者再加清心静养、无挂无碍,服药调理只可苟延岁月”。
清·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还提出了乳岩晚期累及腋下与胸壁的症状,“乳岩初起结核隐痛……耽延继发如堆栗,坚硬岩形引腋胸”。
中医中药治疗乳腺癌术后状态,具有调整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放化疗毒副作用,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减少复发转移等作用。膏方是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发挥扶正祛邪作用,正适合乳腺癌术后的调治。
1、适应症:
乳腺癌术后患者处于稳定期,尤其是3年以后,此时适宜服用膏方调治。而在术后半年内,因手术、放、化疗干预较多,需要频繁更方,一般不适宜膏方调补;术后复发转移多出现在术后1-3年,如癌毒伺机复作,不宜服用膏方,以免助邪留寇。
2、治疗要点:
病证结合,分清虚实实证当辨肝郁气滞与痰瘀凝结。肝气郁滞者,治以疏肝解郁,佐以活血;痰瘀凝结者,治以理气化痰,活血散瘀。虚证当辨冲任失调与气阴两虚,冲任失调者,治以调理冲任,疏肝解郁;气阴两虚者,治以益气养阴,脾补肾。
扶正祛邪乳腺癌手术后康复周期较长,病情复杂,虚实并见,膏方治疗要处理好扶正与祛邪关系。对于年龄较大、体质较差的患者,不可滥补,也要注意祛邪不伤正。常选用太子参、白术、生黄芪、山萸肉、生地、女贞子、沙参、麦冬、菟丝子等顾护正气,猫爪草、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等清解余毒。3、中药及细料应用特点:
动静结合膏方中多含补益气血阴阳的药物,其性黏腻难化,若一味纯补反而会妨碍气血。乳腺癌用药强调动静结合,既能防止行气、活血、渗利、温通之动药伤正,又可避免静药中阴柔滋腻之品的凝滞,使补而不呆。常用太子参、白芍、山药、鹿角胶、龟板胶等静药,茯苓、陈皮、郁金、砂仁、蔻仁、佛手等动药,相互制约,动静结合。
以平为期膏方以补益为主,但乳腺癌患者不可补益太过,应以平为期。且补益药以性偏温热者为多,需加入适量药性偏凉的药物以牵制补益药物的温热之性,使药性趋于平衡。此病常用黄精、玉竹、沙参、天冬、麦冬、石斛、芦根、丹皮等寒凉之品,陈皮、砂仁、蔻仁、黄芪、龙眼肉等温热之品,太子参、茯苓、山药等性平之品。
顾护脾胃膏方中滋补厚腻之品较多,特别需要顾护脾胃,使补而不滞,且乳腺癌患者化疗或放疗后常合并胃肠道反应,治疗上除了健脾药,加上行气宽中、通达气机之品,常用陈皮、姜半夏、佛手、苏梗、川朴花、苍术、玫瑰花等药。
长按指纹识别澳门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癜风图片